因为不是北京户口,张建党的儿子张图无法在京高考。无奈之下,张建党将儿子送进国际班,准备出国留学。随后,具有美国国籍的前妻提供援助,儿子很快能以美国人身份,参加“美国高考”。奇妙的是,只要变成美国人,孩子又能在北京高考了——根据教育部政策,外国侨民享有直接参加北京高考的资格。[详细]
在人们“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嘲讽声中,又一名“高考移民”获得了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资格。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因为户籍局限,不能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只要能想出办法,都会竭尽所能争取自己的高考资格,这其中,“高考移民”便是一条终南捷径。[详细]
有网友质疑,如果此举确实可行,那异地高考政策岂不是被架空?教育部昨日回应称,2007年起“跨国高考移民”现象开始出现并呈扩展之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外国人身份,持外国护照参加国内高校的外国留学生考试(考核),达到避开高考进入我国高校学习的目的。[详细]
蒋璟璟:有些误解还是需要澄清的,比如,就有媒体指出,“申请留学考试需持有外国护照4年以上并在外定居2年以上”,网友质疑提出的论据是针对“外籍人士申请本科留学”而非参加高考。此事上,公众普遍的质疑是,在国内民众受教育机会尚且有限的前提下,如此轻易地给外籍人士优待,岂非有厚此薄彼之嫌。[详细]
因为户籍的限制,有多少优秀的学子失去了参加本地高考并进入一等学府的机会?而又有多少本地学子搭着户籍的顺风车驶进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这种不公平自学生时代就开始呈现,不仅对于学生的思想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教育而言,也是一大损失。户籍制度不改,教育何以谈公平?国家何以谈进步?[详细]
同样是促进教育公平,既然教育部能想到如何抑制“高考移民大军”、抑制“跨国高考移民”,为什么就不能对异地高考提出现实的解决办法?仅仅否认“逆袭高考”,抚不平高考公平之伤。习近平主席曾说,“不要让下一代受伤害。”不要因为异地高考的无谓争吵,废置了孩子们的“黄金时代”。[详细]
异地高考的矛盾如此突出,对于促进高考公平,教育部一直都在努力,只是这些努力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我们期待更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