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塞上江南 驼城榆林
行走榆林
8月 25 26 27 28 29
8月25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榆林市委宣传部和榆林市网信办承办的陕西“网络媒体看榆林”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14家媒体与知名网友将组成采访团,深入神木、府谷、佳县、吴堡、定边等县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报道。

榆林又称驼城(因古城地貌东西走向酷似两座驼峰而得名/沙漠之城),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榆林市已建成神东和陕北两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8月25日上午,“网络媒体看榆林”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在西安举行启动仪式。25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榆林市,并在榆林市委召开“网络媒体看榆林”座谈会。

25日下午,“网络媒体看榆林”座谈会在榆林市委召开。省网信办副主任鲁世宗、省网信办网络新闻处处长徐永兵、榆林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宁等出席座谈会。

榆林,它“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榆林美丽的夜景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

8月26日,采访团一行来到神木县。神木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前沿,素为 “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塞上重地。

8月26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了神木县高家堡古城,无论是城外的高墙青瓦,还是城内老人的悠闲生活,都吸引着媒体团的目光。

石峁遗址在神木县高家堡镇东1.5公里处的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孤独地屹立着,它的发现改写了我国城墙建筑的历史。

神木县柠条塔工业园区是2007年榆林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集中区之一。园区将成为榆林市建设“绿色镁都”的战略支撑园区。

8月27日,采访团来到府谷县。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东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采访团来到府谷县新民镇东沟联办煤矿。在会议室了解了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之后,又参观了矿企调度室、副斜井等设施。

白云山道观始建于宋元,佳县白云山的古建筑群,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大最完整,乃至西部都数一数二规模的庙观。

杂粮、苦菜,陕北田地里的传统作物,但在佳县,这些传统作物也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媒体团来到了佳县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杂粮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8月28日,采访团来到吴堡县。随着吴堡资源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加上吴堡煤田的发现,红枣、蚕桑、煤炭、盐田、煤气层将成为该县“红、白、黑”三大“名片”,这三张名片为吴堡的发展描绘出美好明天。

“网络媒体看榆林”第四天,媒体团一行人走进吴堡县张家山手工挂面基地探访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

吴堡桑蚕又因吴堡与南方一带的江浙有着丝丝渊源,“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令人无限向往。

吴堡的“黑”名片是全国稀有、迄今为止探明陕西境内唯一的优质主焦煤。这张名片也是吴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定边县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场,使种植、养殖共同发展,良性循环,达到农畜产品内部转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这种增资节源、种养互动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成为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业经营者增收的新途径。

定边县盐场堡镇贾圈村铭丰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座标准蔬菜大棚一字排开,生长在大棚内的各种蔬菜盈翠欲滴,一个现代循环农业的园区已初具规模。

在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一座座充满活力的风塔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广袤的黄土丘陵之上,东西绵延98公里。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让定边“风光”无限。

农业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经营的一种基本形式,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转变,“家庭农场”作为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得到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重视。

目前,西安市将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中拿出2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支持我家庭农场发展,并完成100个家庭农场的认定工作。

2011年,鲁坡头村成立了西安灵囿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草莓种植100多亩,最初才有5户成员,到后来,农户的收入大幅增加,吸引不少大学生回家创业,经过发展,合作社成员增加到41户,草莓种植面积达到了360余亩,平均亩产2000斤。

“沙土地生产条件差,种植成本高,农民都不愿意种,地都快荒了,我就投了30万下去,一边平整了土地,一边买了地膜洋芋种植的机械。最近一个月,土豆发了芽子,还雇了短工,一天50元的雇佣费下芽苗,现在这些洋芋基本上都订购完了”。

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来出现的新身份;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将农业作为主业来经营,农业经营收入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4月,首批职业农民开考,标志着西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启动,今年将要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的目标,到2020年将完成职业农民培训2万人的目标。

  春天的三秦大地,重建与春耕齐头并进。行走在田间地头,看到最多的,是一处处火热修建中的新型农场。这里,公共设施齐备,服务设施到位。

  文字化为现实,依靠的是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科学有效的指挥,凝聚的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干部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西安,这里的人们因传统种植业而代代延续相传。在大力建设生态农业的新机遇中,西安又随着政府政策、规划、资金等力量的注入,融进了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元素。

  2014年,西安念好了生态农业这本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强力推进贫困村建设,念好现代生态农业这本经,走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十年前,在祥峪沟村家家住草房,走羊肠子,衣衫褴褛过着靠砍柴挖药材生存的省级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500,村民生活很困难“即使很艰难,祥峪沟村村主任韦双社说,也要踩着”天方夜谭式“自我造血,带领村民强性打硬仗。

  “人恋故土土恋乡,谁不说俺家乡好”,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是有限的,缩小城乡差距并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才是无限的。

  近年来,西安市围绕“高陵县全域推进、开发区率先示范、环山路沿线重点突破”的总体布局,依据人口居住规模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公共服务社区化和居住环境生态化的标准,加快新型农村建设步伐。

  昨日上午,由西安市宣传部及市统筹办共同发起的“聚焦三农,细数变化”主题宣传活动,来到祥峪沟村和凿齿南村,了解新农村变化、感受农村生活富裕给农民带来的幸福感。

“绿色城乡统筹”理念在西安市推广并不断深化,把一个个村庄变成了与开发区规划相衔接、产业相承接的城镇化综合街区,把“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技有所授、业有所就、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居为所有、富为所创,换一种活法,实现发展与民生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发展道路。

和平村是一个拥有365户、1365人、土地1200余亩的小村庄,自90年代来,和平村在现任村委书记白世峰领导下发挥西安市郊区优势,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路径,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大胆探索,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城镇化、集体资产股份化、管理民主化的新型和谐共富之路。

和平工业园区大胆探索、外引内联、招商引资的成果,通过土地非农化经营实现自主工业化的路径,目前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不仅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吸纳社会劳动力8000多名,高标准化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凤眼观榆
  • 生态农业看榆林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陕北第一家

  • 蓝天白云游榆林

    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重要一极

  • 榆林煤让榆林美

    能源升级煤炭销售走向品牌化

  • 新能源促榆林富

    魅力无穷能源新都商机无限

边塞风情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6727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huly@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