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

近日,一条有过马路的微博被近10万网友转发,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共鸣,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详细]

言论“中国式过马路”引发全民大讨论
“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拿素质说事

“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拿素质说事

城市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结果就是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日益遭到排挤,那么“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就不仅仅只是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了,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也难脱干系。“中国式过马路”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那才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详细]

李智勇:“中国式过马路”折射什么心态

李智勇:“中国式过马路”折射什么心态

平常我们过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说大一点儿,这跟我们的抉择偏好有关系。[详细]

疑问缘何称其为中国特色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的规则困境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的规则困境

中国式过马路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详细]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需要从制度上破解

闯红灯并不是中国特色,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然何来的交通法规,何来的违章处罚?然而,这一现象在中国却尤为突出,因此,也被冠以“中国式”的标签。既然号称“中国式”,那么就一定有着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制度根源。这一问题还需要中国制度去破解。[详细]

结语

治理集体违章,不能一味的纠结于国民素质和教育问题,也不能单靠提高违法成本解决。破解中国式现象,尚需从中国的国情和体制上进行反思。既要解决道路和信号设置上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建立起一种平等的路权关系,使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实现权力对等;又要清晰界定司机与行人的违章职责,建立起公平、对等的法律主体关系,保证责任对等。只有这样,才能从认识上强扭,从舆论上纠偏,才能营造起“路畅民安”的良好秩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