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事业的发展,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资料图)

2/

70年以来,除了执飞航班的良好及安全运行,飞机本身的检测、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进步,也体现出了中国民航业的巨大发展。1989年,东航西北分公司在西安建立的第一间飞机检修机库,并于1991年开始使用。民航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中国新一代飞机维修师。为保证飞机的顺利飞行而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他” 就是在飞机维修、检查过程中专门“攻坚克难”的人。图片是1989年3月西安飞机维修厂初建时的厂区风貌,东航技术公司西北分公司前身。(资料图)

3/

王小军,目前是东航技术公司西北分公司定检维修部二车间主任,负责A320飞机电子电气系统的检测和维护,1993年入职,从事飞机维修工作已经26年了。每天早上来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换上工作服,因为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每次换上工服,就有了很大的责任感。“这个行业,无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谈及自己的工作,王小军认真地告诉我们。

4/

随着民航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航班量也逐渐增加、伴随着恶劣天气的复杂多变、公司航线距离拉长等一系列因素都对航空公司机务人员提出了诸多的挑战。维修控制中心是保证航空公司正常运行的关键部门,王小军作为部门主任,除了平时的检修检察,保障飞机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为飞机维修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更好的保证公司运力的充足。

5/

同时,东航在飞机检测、保养、维修方面的技术实力提升。为了应对更多的客户和不同类型的业务,东航在2014年正式启用了新机库。新机库为标准的B747双机位机库,可同时容纳6架A320或1架A330+5架A320大型客机,可承担A320系列窄体飞机大修和A300~A330系列宽体飞机航线维护。目前在满足东航当前200余架空客飞机维修需求的同时,还可吸引全国450多架空客飞机到西安定检大修。

6/

随着新机库投入使用,维修的项目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完成维修任务,引进电子信息终端来全程记录维修过程。 “当年还在使用纸质文件进行记录修飞机时的数据和信息,而今天,已经在用平板来辅助维修工作”。王小军感慨的说。

7/

每天对现场飞机进行巡查, 同时与各个部门进行对接,协调处理各类事件,保证维修计划顺利执行。

8/

飞机排班与维修指令计划工程师在每次航班换季调整之前,都要对航班计划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估,将航班计划与维修计划的实施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各航站的维修能力、人员配置等诸多因素。图为王小军现场对有疑惑的维修人员进行解答。

9/

维修控制中心的飞机排班与维修指令计划岗位是东航技术公司维修控制中心队伍中里的重要角色之一,虽然人员不多,但他们负责整个机队的航班编排与航线维修指令计划制定,从最初的准备阶段,到整个公司航线维修进度的把控,每一步工作都会对后续的航班运行保障产生巨大影响。图为维修人员现场测试客舱娱乐系统。

10/

多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航业发展和对外交流不断加深,民航人也获得越来越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得以了解世界民航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图为1993年空客培训中心向参加空客培训人员颁发结业证书。(资料图)

11/

改掉一切“差不多”的习惯,每天坚持进行例检。手上有技术、脑中有知识、心中有责任,安全重于泰山是王小军26年来的工作格言。“在这个工作的时间越长,胆子就越小,工作就越细心、严谨”。王小军边认真检查边说。

12/

多年的工作,王小军如同医生一般,运用自己娴熟的技艺为飞机诊治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病,精益求精,维修完成后也会一遍又一遍检查飞机内仓,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保障。“我们都会互相调侃对方得了强迫症,就算关了门也要回去再看一下”王小军笑着说道。

13/

变化的是不断更新的检测设备和愈发优异的检验技术,但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王小军和同事在认真的进行着检查工作。

14/

“在检查中,有上千条不同用途、不同颜色的线路。每一条线路的连接是否正常,都可能影响飞机的机动性能,并于飞机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不允许有丝毫的误差”,王小军严肃的说。

15/

结束了一上午忙碌的工作,王小军和同事、徒弟一起来到食堂吃饭。就餐之余,他们习惯性的会针对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讨论。

16/

除了自己时刻重视安全问题,王小军每天都会用10到15分钟召开一次部门安全教育会,会根据简报,通报一些最近行业内的相关事件,强调容易出现的风险、人员受伤等问题。“这些别人会碰到的问题,我们肯定也会碰到,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予以重视,碰到类似的问题尽量避免”,王小军说。

17/

除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在维修现场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也体现对于安全的重视。在维修机库,警示标语随处可见。在维修中禁止使用手机也是对维修人员的考验,安全最重要。

18/

曾经,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维修人员得不到系统的学习,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维修人员只得利用各种现有设备对照书本,提高自身的维修技术。图为1977年陕西省局安-24分队人员业务学习现场。(资料图)

19/

作为技术骨干,王小军经常参与各项目的讨论、研究问题的处理方法,有时也会进行创新学习。“每次有新的设备进来,设备的厂家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后,我们自己会把说明翻译(设备一般都是国外进口)出来,找到重点,做成课件,分享给大家。几代人 一起讨论问题,甚至有些时候年轻人的新思维会对我们产生启发”。王小军感慨的说。

20/

随着近期维修工作高峰期的到来,王小军每天都要往返于新旧两个机库。不管在哪里看到他,他总是一张云淡风轻的脸,眼神总是那么坚定。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21/

飞机的驾驶舱设备众多、空间有限,尤其是在进行维修时经常需要将设备拆解、打开,整个工作环境更显拥挤凌乱,但是王小军说:“做什么事都是这样的,要么就不做,要就做最好”。成为工匠,需要在勇于突破中担起责任。每一颗匠心,都能激励人心,带给我们最朴素的力量!

22/

曾经由于维修体系的不完善,对于维修的预判不充分,偶尔在维修某个零件时又发现其他出现问题的零件,维修任务随即变成了现场教学课。正是一代一代民航人的付出、积累与传承,才有了今天中国民航业的强大。他们也见证着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变化。图为上世纪70年代工作人员在露天维修飞机。(资料图)

23/

数十年的发展,到今天中国民航业不仅机种齐全,而且维修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最重要的是由于多年的积累和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飞机维修师团队。以王小军所在的团队为例,其中从业最久的干了26年,最短的也有3、4年。从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

24/

同时,东航也在不断完善和培养自身的维修工程师团队,多年以来陆续派遣人员到国外进行一些航空技术的检验工作,参加航空论坛、航空年会,与全球最顶尖的专家交流学习,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从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地提升工程师们的视野和远见。

25/

维修现场,他们作为始终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维修工作者,默默地挥洒着汗水,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但他们并不在意,对他们而言于无声处尽职责就是自己的标签。(资料图)

26/

维修完毕的飞机,在雨中静静地等待飞翔蓝天的那一刻。

27/

又一架飞机即将进入维修阶段,王小军和他的同事,又将开始一个新的任务,坚定的步伐表达出他们对飞行安全的一份承诺。飞机维修师的职业或许依旧默默无闻,但这群神秘的飞机维修师永远都将是每一段旅程能够安全准点抵达最有力的保障。(策划:冉旭阳、王蕊 图文:冉旭阳、王蕊 视频:齐程昊、卫阿妮)

建国70周年,聚焦国企人、国企事,用凤凰视角和有情怀的声音,去倾听不一样的陕西国企,不一样的大国工匠。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