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的七星庙内的建筑。七星庙又称昊天宫,位于孤山堡北门1公里处,它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PHOTO/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东与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与神木县毗邻,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详情]
高寒岭山势傲然特立,百里外可见,是府谷境内海拔最高的名山,也是石马川河的发源地。山中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地势雄壮,风景殊佳。登临此顶,一人言笑,群谷有声,午时山顶生云,晚间半岭腾烟。[详情]
黄甫李家大院位于皇甫镇皇甫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清道光年间李树德、李培德、李裕德修建。大院整体布局严整,砖雕、木雕十分精美,具有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莲花辿位于府谷墙头乡,方圆数十公里,被称为"陕北丹霞地貌",莲花辿地质松软,似风化的石头在不停的往下掉着沙粒,风化的沙粒铺就着沟壑。由于不通公路,人迹罕至,每当夕阳西下,美不胜收![详情]
麻镇龙兴寺始建于明朝初年,历经扩建并在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后,形成府谷县最大的庙宇建筑群,是府谷保留最完整的古庙建筑群,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详情]
七星庙又称昊天宫,位于孤山堡北门1公里处,它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该景区闻名遐迩,入选《中华名声辞典》,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千佛洞位于旧县城南门外控远门内东石崖。出控远门入小洞,小洞甚曲,且昏暗,行数步出洞,豁然开朗。外列栏杆,内有回廊,凭栏鸟瞰,黄河水滚滚而下,实为县境胜景。198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秦源德水黄河从内蒙古君子津莲花辿入县境,墙头为黄河入秦之首,为"秦源",两岸皆崖石坚土,水从中流,无泛滥之患,名为德也,据司马迁《史记》记:秦灭六国,自以为得水德之助也,故名黄河为"德水"。[详情]
文庙位于府州城内,是陕北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后经数次维修,逐渐成为一处以大成殿为中心的轴对称群体建筑。九脊庑殿顶,飞檐挑角,琉璃瓦覆顶。[详情]
府谷境内明长城东起墙头村,西至新民镇陈茆村,绵延100多公里,有196个烽火台。这里墩台紧密相连,高大雄伟,是长城建筑之精华部分。城郭附近兵营残址依稀可辨。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府谷县二人台研究会会长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府谷县第四小学校长
淡文珍,汉族,1951年6月生,原府谷县文化馆职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2008年,府谷县成立了府谷二人台艺术团,淡文珍作为该乐队队长,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指导,使这支乐队在业务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年11月,府谷二人台艺术团应邀参加了在内蒙古举办的全国二人台民歌大赛,淡文珍伴奏的歌舞《走西口》荣获金奖,演奏的二人台曲牌《绣荷包》获银奖。淡文珍现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详情]
郭侯绪,原府谷县文化馆馆长,府谷县二人台研究会会长,国家二级编剧,文艺编导,曾编创100多场文化晚会和数百个文艺节目。中央电视台多次邀请他担任栏目嘉宾。
二人台的起源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35年-50年间,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是在清朝同治年间,基本形成雏形。在1953年之前,二人台还不叫二人台,在当地有许多叫法,有叫打玩意儿、唱秧歌、唱玩意儿。 [详情]
刘美兰是府谷县文化馆青年独唱演员,国家二级演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二人台唱功扎实。
刘美兰也感受过一次走西口,那个年代路上没吃没喝的,还可能有狼把人叼走,一路上很艰辛,可能要边要饭边打工。她现在也在带学生,她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学的、中学的,最小的才5岁,他们也都很热爱二人台。她认为自己的肩上有传承二人台的责任,会把二人台传承下去。 [详情]
刘钟是府谷县第四小学,即刘彪希望小学的校长。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于2012年8月12日建成并交付使用,8月18日正式开学。
学校聘请了府谷文经过两年的学习熏陶,孩子们对二人台比较感兴趣。今年学校的两名初小学生,到省上参加了由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少工委等单位组织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曲艺大赛”,取得了二等奖。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好帮助学生发展的这三十个校帮活动课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