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4

凤凰镜距离第 034 期

黄土地上的“年”味儿

1 /

  • 调整你的温度

    36℃

  • 【凤凰陕西出品】除夕在陕北叫“月尽”, 这天也是当地人最忙碌的一天,贴完窗花贴对联,大门贴,二门贴,窗上贴完路口上贴,门口贴上“出门见喜”,石碾子贴上“青龙大吉”,就连鸡窝也贴上“鸡多蛋大”的红对联,家家门口挂起了红灯笼、红对联,娃娃也穿起了红衣服,山乡一片喜气、红火。

  •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 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山王河村,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篇,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

  •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图为井家湾村72岁的贾思珍老人。

  • 陕北剪纸是最具边塞文化特色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陕北剪纸以窗花、喜花、寿花、炕围花、祭祀花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社会风景。

  • 陕北过年贴窗花的习俗延续至今。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地理生活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汉族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

  • 面花,在陕北又叫老馍馍,子推馍,是陕北特色节令面食。作为馒头的一种升华,面花集中体现了陕北人的面食文化。据记载,面花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送礼等等。尤其是民间送礼,在陕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送礼送面花这一习俗,且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不同节气、不同节日、不同对象,所送的面花内容也不一样。

  • 黄馍馍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名小吃,原料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因其颜色呈黄色,所以名为黄馍馍。陕北有些地方用小米面作为黄馍馍皮原料,营养价值和口感与糜子面一样。

  • 延安特产油糕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

  • 延河大桥仿照赵州桥而建,设计合理,施工精细,雄伟壮观,工程质量亦十分坚固,迄今仍为延安城内重要交通要道。延河大桥建成后,与延安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 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陕北第二条大河。延河发源于靖边县白于山赐湾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于延长县南河沟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由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延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宝塔山和延河水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图为延河大桥的红灯笼。

  • 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镇井家湾村位于延安以北9公里,延安-安塞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56户556人,依托地理优势,村上已发展大棚蔬菜235座、农家乐52家,2008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是全区乃至全市农家乐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服务水平最高的文明示范村。

  •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按照“陕北印象、历史记忆、乡村味道、现代生活”的规划理念,被定位为山水农林休闲地、陕北民俗体验地、青少年农村文化教育地及“生态与人文和谐、现代农业与城郊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 旧时陕北,生活富裕的家庭年夜饭可以吃得上八碗十六件。经济差的会吃八碗,八碗也分硬八碗和软八碗,硬八碗以肉食为主,软八碗为四素四荤。再次一点的,就只能摆五魁了,也就是五碗:丸子、酥鸡、炖肉、羊肉、烧肉。

  • 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是榆林市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神、榆、佳三县区交接处的秃尾河流域,神佳公路和榆神公路的交汇处,也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 窗花是传统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而来的。陕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 赶毛驴,是陕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游艺活动之一。这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传一代,历久不衰,并不断翻新花样。手工刺绣毛驴已经成为榆林民间艺术品。

  • 榆林有一种极其有趣的风味小吃,叫长杂面。这长杂面是榆林婆姨们精心创造出来的一个有趣的奇迹。图为榆林市绥德县正在举行的“陕北婆姨擀杂面”活动,60多位陕北婆姨现场擀杂面,擀面杖和案板相碰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一块块滚圆的杂面在陕北婆姨灵巧的手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薄如纸张的面皮,一刀刀切下去,宽窄一致的杂面一把一把展现在游客面前,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不停按着快门。

  • 作为陕北四大名堡(另三堡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之一的高家堡,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重镇于一体,其山川形势、城池架构、古建民宅、风土人情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其历史风貌、文化积淀的蕴藏和存留无疑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该镇具有北京、西安、平遥等古城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内涵,保护和开发的潜力与价值十分明显。这一特点已经引起外界注意。

往期回顾

  • [第33期]

    探秘汉水之源

  • [第32期]

    茶匠:茯砖茶制作技艺探寻

  • [第31期]

    最佳“配角”

  • [第30期]

    西洋镜里看旅博

  • [第29期]

    支教青年心旅程

  • [第28期]

    丝路报道团西游记

  • [第27期]

    沉默的荣誉·法警本色

  • [第26期]

    润物无声·聚焦一线审判员

  • [第25期]

    华山风骨·挑山工

  • [第24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另类元素

  • [第23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陕西元素

  • [第22期]

    华山道长生活全揭秘

  • [第21期]

    我愿永远作为碧血凝青史

  • [第20期]

    黄土地雕琢出的“石头城”

  • [第19期]

    陕北民间婚俗

  • [第18期]

    高考进行时

  • [第17期]

    来自中西亚的“眼睛”

  • [第16期]

    西洽进行时·凤凰在现场

  • [第15期]

    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 [第14期]

    故事·佛典东渡

  • [第13期]

    故事·佛陀诞生

  • [第12期]

    十尊菩萨与“法器”

  • [第11期]

    佛光浮沉 珍宝再现

  • [第10期]

    三德六味 禅悦为食

  • [第09期]

    春风十里 书之“姝”途

  • [第08期]

    记得住乡愁

  • [第07期]

    你本来就很美

  • [第06期]

    重走习大大的来陕路

  • [第05期]

    艺考“不易考”

  • [第04期]

    关中农村“老之俏”

  • [第03期]

    生死状

  • [第02期]

    调酒师:一斟一酌玩转夜色

  • [第01期]

    AST涂鸦:我们不是艺术家

  • 地址:西安市高新一路创新大厦N204室
  • 联系电话:029-89388087

投稿规则

如果你身边有奇闻异事或温暖感人的故事,请提供给我们拍摄线索或图片,我们将在作品后为你标注署名并且有机会获得由凤凰陕西提供的精美奖品哦。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5241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gaoshan@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