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喝茶已经是中国人最日常,最舒适的生活享受之一。1064年,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将品茶标准定义为色、香、味。在之后的发展中,后人又加入了形。至此茶的中国标准定为:色、香、味、形。而在不产茶的关中泾阳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一种独有的茶品——茯茶。凭借自身独特的色、香、味、形。诞生于北宋年间的泾阳茯茶传承至今。同样,秦人坚持以茶为本的精神,历经千年光阴,未有更改。

2/

“刚开始接触茯茶的时候,我跟很多人一样,都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产品,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了解,我慢慢的发现,其实茯茶是富有生命力的”作为泾阳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贾振每次被问及对茯茶的感受都会这样说道。作为一个做茶世家,他们的家族从数百年前开始就与茯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3/

北宋年间,散装茶经过发酵加工后制成的茯茶在泾阳问世。洪武元年(1368年),诞生了第一块砖型的茯茶——泾阳茯砖茶。而贾振的家族目前可以最早追溯到的第一代在明末清初。“曾经我家祖上的商号叫做‘官商茂盛店’,传到我已是第13代了”。说起自己家族做茶的历史,贾振总会散发一种淡淡的自豪。“我父亲叫贾根社,是陕西最早认定的茯茶技艺传承人。据我父亲讲,他第一次接触到做茶,是1982年,我爷爷自己想喝,就让我父亲跟着他一起制作了十几块茶。到2004年左右,有广东来的商人收购老砖茶,我父亲就将留下的茶中的一块转让给了对方,那时候也初步产生是否可以从事做茶这个行业的想法。“

4/

2003年前后,在拆除家中老宅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以前制茶的模具和一张羊皮方子,经过认真比对,贾根社发现羊皮上书写的是一种制茶的方法。制茶秘方的发现彻底激发起了贾根社做茶的念头。从2005年开始,他四次前往湖南寻找秘方中记载的茶山,同时寻找儿时记忆里父亲提到的做茶匠人,请教做茶的注意事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复原秘方中所记载的茯茶制作技艺。

5/

贾根社整理复原的茯茶制作技艺,从南方运来的黑毛茶等原料入库算起,要经过窝堆、开包去杂、原料拼配、熬茶釉、炒茶、灌封、捶茶、锥封、发花、干燥、陈化等二十多道工序,完成整个茯茶制作工序流程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将原料进回来,首先要存放一年,第二年才开始制作,有人就问我为什么不第一年直接做,我就反问对方,为什么你家种的小麦收获回来之后第一年不磨面?对方就说因为水放大,做的面不好吃。我就说是一个道理,所以原茶买回来后,需要放置一年,第二年才进行加工,制成茶砖。”贾振表示。

6/

同时,贾根社的茯茶制作工艺延续了传统古法的精良苛刻,并且根据食品安全上的要求,对原料进行了升级拼配,制茶用具进行了革新。而其中最核心的工艺分为——熬釉、炒茶、捶茶。熬釉即熬制茶釉,使用泾河以北弱碱性的地下水,将老茶按照一定比例熬制成老茶汁。“我们制作的茯茶其实要经过两次发酵,第一次是原料窝堆发酵,第二次是完成茶砖制作后的发酵金花。而茶釉就是第二次发酵的引子,我们叫做老茶做引。”贾振介绍道。

7/

第二个核心工艺就是炒茶。相对于绿茶只需要温锅人工用手烘焙,茯茶的炒茶则需要将锅加热至200度以上,加入熬制好的茶釉,将干毛茶倒入锅内,利用木铲子翻炒,使得茶釉可以充分包裹茶叶。“叶子被包裹的地方,可能会产生金花,没有包裹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产生金花,所以手工制作的茯茶,金花的分布一定是稀疏和不均匀的,因为这是天然生发出来的。”作为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的另一位传承人陈宏利对炒茶这道工序有着深刻的理解。

8/

捶茶作为核心工艺的最后一项,需要两名工人搭配才能完成。一人使用一种由枣木制成重达几十斤的“茶棍”,另一人将炒制好的茶叶均匀地倒入“封子”之中,每一块砖茶需要“提棍”“拐棍”的棍法捶茶300下左右,每隔20下工人会将“茶棍”转动几下,将“封子”内茶叶的表面破坏掉,以便枣木的香味可以进入到茶叶当中。所以很多人喝完茯茶会表示茶中带有一股淡淡的枣香,而且这种枣香味只会出现在茯茶的最后几泡茶当中。这正是秦人先民智慧的一个体现。

9/

在成功制作出茯茶后,贾根社除了自己品尝,总结问题外,还将每一批茶叶送至相关机构进行检测,以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最终检测结果显示茯茶各项数据均达到相关标准。

10/

同时,贾根社还遍邀好友及老一辈对制成的茯茶进行品鉴。“后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传统。生产的每一款茶品要上市前,我们都会邀请八、九个茶友或者专家对这款茶进行品尝,但凡有一个人表示茶的口感有问题,我们都会将这款茶继续入库陈化,到第二年再邀请大家前来品鉴,如果口感还有问题,就继续存放,直到所有人都表示这款茶没有问题,我们才会将茶叶上市。“谈及当年父亲邀请好友品茶的往事,贾振笑着说道。(受访者供图)

11/

在得到认可之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泾阳砖茶制作技艺”这一传统工艺,贾根社积极准备材料,申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11年“泾阳砖茶制作技艺”已被认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根社被认定为该项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年时间,他们所制作的茯茶获得众多大奖。此外,“泾阳茯砖茶”已经被列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茯砖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列为国家二级机密。

12/

制茶的成功,让贾根社身上展现出一股秦人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陕商精神。2008年成立公司,开设工厂,专心从事茯茶事业。同时为了扩大规模,前往湖南收取原料茶。2009年企业产品就获得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13年贾根社主持泾阳砖茶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企业被县政府命名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受访者 供图)

13/

到2010年左右,泾阳茯茶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各级领导关注并前往视察,泾河新城管委会作为管理部门,为了重塑泾阳茯茶产业辉煌,打造泾阳茯茶“天下第一砖”的历史品牌,成立了茯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引领规范泾阳茯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保护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茯砖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拓展市场领域,恢复、挖掘、探索、创新、弘扬泾阳茯茶文化。“茯茶办的成立,对我们企业、对整个茯茶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泾河新城作为管理部门,不仅定期对我们这些茯茶企业进行培训指导,还在全国范围召开茯茶推介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我们整个茯茶行业公共品牌的打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谈及茯茶办对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支持,贾振十分地感激。(受访者供图)

14/

到2015年8月19日,以传承和发扬茯茶文化,振兴茯茶产业为重要依托的茯茶镇正式建成开放,标志着茯茶产业的发展从此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8年底,泾河新城辖区注册的泾阳茯茶企业共有108家,其中生产企业57家,销售企业51家,千万以上规模的茯茶企业4家。茯茶产量达7510吨,茯茶综合产值约16亿元。这个产业的兴起,带动了茶叶种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延伸了产业链,也是精准扶贫必不可少的产业支撑。(泾河新城管委会 供图)

15/

随着企业发展和整个行业发展的加快,2014年,在父亲的劝说下,贾振辞去在国企的工作,全力投入家族的茯茶事业当中。“我父亲对我讲,他年纪大了,慢慢地精力也跟不上了,而且当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不多。他希望我也会能回家来一起从事这份事业。”回忆起这段往事贾振仍然记忆犹新:“当天我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去单位找领导辞职了,因为什么呢,我在单位干的事情,就算我离开了,还是有很多人可以干,但是我家这个传统的茯茶制作工艺,除了我父亲就只有我表哥,一共两个人,如果我也加入进去,起到的作用肯定比在单位的大。而且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我本身也很喜欢传统文化,能把自己的爱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起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16/

有了儿子的加入,企业的发展也步入正轨,贾根社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茯茶的研究当中。他亲自参与茯茶制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还在日常生活对两个传承人讲解茯茶制作的各种心得体会和注意要领。

17/

同时,贾根社还查阅各种资料,以及听取各方反馈意见,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开发新茶品。采用不同时间的原料、不同年份的排列,力求满足不同层次人对茯茶在口感上的不同要求。“很多茶友给我们的反馈,他们不光想喝茯茶的厚味,也想喝到嫩茶的香味。我们就从原料上入手,用更好更嫩的明前茶来制作茯茶。”贾根社回忆道。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有100多种茯茶产品。

18/

不仅如此,贾根社斥资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泾阳茯茶非遗传承馆”,为积极推动茯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产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泾阳当地的茯茶文化研究和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

问及为什么会在已过而立之年重新起步,选择从事茯茶这份事业,贾根社表示:“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东西。既然当年我无意中发现了家传的制茶秘方,我也有能力可以干这件事情,那我就有责任把茯茶的制作工艺保护好,传下去。尤其是,现在很多朋友来我这里,买完茶之后,都会握着我的手,深情的说‘这老东西千万不敢丢,千万不敢丢。现在能找到这样的东西太难了’。这也是对我们这十几年工作一个最大的肯定,让我特别欣慰,也让我决心将茯茶这门事业干下去。”(受访者 供图)

20/

泾阳茯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特色产业、泾河新城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托产业,正逢千载良机。泾河新城管委会将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历史机遇,全力加快产业开发,让泾阳茯茶这历史文化瑰宝,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散发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欢迎各界朋友到泾河新城观光考察,品鉴泾阳茯茶!(泾河新城管委会 供图)(策划:冉旭阳、王君 图文:冉旭阳、吴尚怿 视频:卫阿妮)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