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全力推动扶残助残工作
2013年12月30日 11:05
来源:榆林日报
“听着儿子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我心里真的很激动,长到5岁了,这还是第一次发音说话啊。我市还不断完善市县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并依托民政部门在榆阳、神木、定边三县区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听着儿子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我心里真的很激动,长到5岁了,这还是第一次发音说话啊。”来自神木县的聋儿李凯的母亲,提起儿子热泪盈眶。今年3月,原本听力残障的李凯来到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经过7个多月的听觉言语训练,现在已经能简单发音说话。
李凯一家的欣喜,正是榆林市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落实人性化扶残助残服务的缩影。2013年,我市立足残疾人生活实际,紧抓弱势群体切身利益,坚持“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普惠加特惠”的原则,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士沐浴到全社会的关爱。
政策扶持 生活保障惠民情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将残疾人事业发展项目列入全市民生工程项目,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从衣食住行入手,组织实施20多项残疾人事业民生工程项目。
全市进一步完善低保和社会救助制度,累计有7万多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被纳入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按分类施保的原则,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的特困对象给予特殊照顾。健全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出台《榆林市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意见》,为一、二、三级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元,惠及91270名残疾人;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及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会福利。目前,我市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以上。我市还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包括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旅游景点免费或减半向残疾人开放,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提供无障碍服务等,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服务到位 扶残助残暖民心
家住榆阳区的重度残疾人陈小翠,今年年内将领到市残联配发的辅助器具,包括护理床、防压疮床垫、移乘板、高靠背轮椅、床上餐桌、集尿器等,终于能实现自己起身坐坐、出门看看的梦想。2013年,我市为375名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基本生活所需的辅助器具,从而减少了残障家庭的护理困难。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和救助制度,组织实施以“助听、助视、助行”为重点的康复工程,实施白内障复明1200余例,低视力配镜200多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380人;收训聋儿56名,为25名聋儿和31名成年听力残疾人配发助听器;为30名脑瘫、26名孤独症、40名智残儿童及肢体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等,让1万多名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我市还不断完善市县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并依托民政部门在榆阳、神木、定边三县区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同时结合“阳光家园计划”,为5100多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输血造血 就业扶持立民生
“过去都是听着别人用电脑,现在自己也能用了,我会趁这次机会好好学习的。”由于外伤双目失明的冯鹏终于圆了盼望已久的“电脑梦”。11月中旬,在全市残疾人计算机培训班上,30余名视力及肢体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以来,我市开拓思路,将助残服务的着眼点定在技能培训、就业扶持上,多措并举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让更多残疾人敲开致富门。全市将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扶贫相结合,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培训残疾人2000余名,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再就业能力。通过实施“盲人阳光工程”,举办盲人按摩、计算机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72名,培训就业、托养、扶贫工作人员65名。全市采取按比例就业、福利性企业集中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600多名,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业1万多名,实施公益性岗位补贴130名;资助集中安置残疾人50人以上企业6户。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