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的父辈·英烈篇”——谢子长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瓦窑堡子长烈士纪念馆 谢子长儿子、儿媳在父亲遗像前 原标题:"我的父辈·英烈篇"——谢子长 【新民晚报·推荐】得知“老谢”病危的消息,乡亲们跋山涉水前来探望,有的默默流泪,有的放声痛哭。

瓦窑堡子长烈士纪念馆

谢子长儿子、儿媳在父亲遗像前

原标题:"我的父辈·英烈篇"——谢子长

【新民晚报·推荐】得知“老谢”病危的消息,乡亲们跋山涉水前来探望,有的默默流泪,有的放声痛哭。临终前,父亲留下遗言——

我对不起老百姓,为他们做的事太少

1933年秋,我父亲谢子长参加华北抗日反帝同盟军作战失败后,被党组织任命为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西北的武装斗争。在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父亲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被敌弹击中,身负重伤。

1934年10月,父亲因伤势严重,离开部队转移到安定、安塞边界一带养伤。当时我正好跟在父亲身边,照料他养伤。我将随父养伤期间的所见所闻,回忆整理成以下文字,作为对父亲的缅怀与纪念。

为革命

全家9人先后牺牲

父亲坚信,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实现共产主义,人民将前赴后继,英勇战斗。

记得1934年初夏的一天,父亲坐在马圈坪村土窑洞的炕上,和家里人闲谈。继母说:“你哥被白军抓去害死在监狱里,你侄儿福成和绍斌被关在监牢里。正月初,游击队的强世清队长兄弟俩和白德胜、任志贞夫妇也被白军抓去枪打了。这样下去,你们怎能把革命闹成?”父亲却说:“共产党人就像毛脑柳树一样,割了这茬,那一茬还会长出来。二哥和同志们虽然有的被杀害了,有的被关进监牢,我还活着。咱们家,整个陕北还有这么多共产党员。共产党是杀不绝的,红军会更强大。”

在党和红军的教育下,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从1924年至1937年先后有11人投身革命,9人参加了共产党。从1933年至1936年,全家在战场上、刑场上和敌人的屠刀下牺牲了9人,留下老少寡妇6人。

思战友

除夕夜捻鞭炮闻硝烟

父亲受伤后,敌人图谋杀害他,时刻侦探我们的行踪。为了避开敌人的骚扰,我们不得不经常转移。

记得1934年农历腊月三十日,我们转移到安定灯盏湾,父亲的身体十分虚弱。我和村里的小孩在窑前院子里放鞭炮放得正起劲,忽然听到父亲从窑里喊,我应声跑去。父亲高兴地说:“我有几个月没有打仗了,想闻闻火药味,你把鞭炮掰开,把火药倒在炕栏上点着。”我用香头点了几次,都没有点着,父亲便教我:“先把纸捻埋在火药里,再用香把纸捻点着。”

我照着这个办法去点,火药突然燃起火花,发出了浓浓的硝烟味。我吓得朝后退了两步。父亲笑着说:“你连这点火药都怕,以后怎么掂枪打白军呢?”接着又若有所思地说:“你闻,这火药味真好闻。”这不是什么嗜好,这明明是父亲透过这一缕硝烟,思念同白军搏斗的战友啊!虽然伤势恶化不得不离开战斗一线,可他的心,却时刻向往着硝烟弥漫的前线,怀念着前方战友。此情此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爱百姓

送出仅有一床被子

父亲十分关心百姓和战士的疾苦。1934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我们在转移途中路过小界沿村,在薛殿革家休息了一下。薛家五六口人,炕上连一床被子都没有。父亲让警卫员把自己的被子留给薛家。警卫员为难地说:“你只有这床被子,留下了,你盖什么?”父亲说:“我有这件皮袄就行了。”

记得1934年1月,父亲从北平回到家乡,当时他穿得像个叫花子,家里人看了都很难过。可他却很乐观地说:“现在吃点苦,是为了将来所有的穷人都过好日子。”在他伤势严重的日日夜夜里,一些乡亲冒着生命危险,带着挂面、蛋、肉、水果等礼物来探望,父亲却痛苦地说:“我怎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再说穷人的东西来之不易,咱不能要啊!”

敬同志

与刘志丹谦让领导职务

父亲和刘志丹叔叔是一对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35年1月19日晚上,保卫队中队长薛兰岗表哥向父亲报告:“刘志丹明天前晌要来看望您。”第二天刚吃完早饭,父亲就热切地叫我到村头,看志丹叔叔来了没有。他们大约9点钟到的。志丹叔叔向父亲介绍了陕甘和陕北红军活动的情况,父亲说:“我受伤后至今还躺在炕上养伤,指挥红军的担子就落在你一个人的肩上了。”父亲当时与刘志丹叔叔谈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组织,以及红26军与红27军统一领导指挥的问题;以及如何集中力量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第二次围剿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要立即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军事委员会。关于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父亲和志丹叔叔互相谦让,起了争执。最后父亲说:“我以西北军事特派员的名义,指定你担任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

后来,我在史料上看到,1935年农历二月,在周家硷召开的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联席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谢子长与刘志丹商定的意见。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陕北、陕甘边党政领导,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在选举军委主席时,刘志丹对与会人员说:“子长同志一再建议并指定让我来担任军委主席,但我还是认为主席一职由子长同志担任好。他在陕北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信,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我可以作他的副手,干一些具体的事情……”在他的反复推荐下,会议一致选举谢子长为西北军委主席,刘志丹为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稳军心

逝世消息对外保密

1935年2月初,父亲的伤势急剧恶化。得知“老谢”病危的不幸消息,当地各方面的代表、亲友和熟悉他的乡亲们,跋山涉水、冒着危险,从早到晚纷纷来到灯盏湾村。他们挤在父亲住的院落,渴望见他一面,有的默默地流着泪,有的捶胸顿足、放声痛哭……

2月21日,我的父亲与世长辞了。他留下的遗言是:“就这样离开人世,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那年他才38岁。

父亲牺牲后,考虑到他在西北革命工作中的声望,为了防止敌人乘危袭击,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父亲逝世的消息要绝对保密,不开追悼会,不发讣告,家属和战友们都不穿孝服。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公文落款仍以“西北军委主席谢浩和(谢子长)”的名义。

我们忍着内心的悲痛,咽下眼泪,一一执行了党的指示,对父亲进行了秘密安葬。

念先烈

百姓哼唱纪念歌谣

父亲虽然牺牲了,广大陕甘宁地区的穷苦大众怀着思念之情哼起了歌谣:“陕北游击队,老谢总指挥,打开安定城,犯人救出牢……”借以激励斗志。

为了纪念父亲,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把他的家乡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党中央胜利到达陕北后,1939年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接见了我三哥谢绍彦和表哥白卓武,毛主席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对烈士的家属进行了亲切的问候,勉励我们继承父亲的事业。同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父亲遗体移葬于我们的家乡枣树坪。毛主席亲笔题词:“谢子长同志,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虽死犹生。”并书写了碑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父亲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陵。毛主席再次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总司令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的地图上边题词:“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同志创造了这块福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作了题词,对父亲短暂而光辉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1954年,中共西北局及陕西省委、省政府重新修复了被胡宗南破坏的子长陵园。1980年,中共延安地委根据陕西省委指示,修复重立毛主席写的题词和碑文石刻。1981年10月3日,子长县党政军民各界举行了谢子长烈士立碑仪式。我应邀从北京赶去参加了仪式。当我看到新立的毛主席题词和碑文,看到会场上重新出现了1946年中共西北局送给子长陵的挽联原文:“一心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我深深意识到,包括父亲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孙佳音整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志成]

标签:英烈 谢子长 纪念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