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梁挺:五十余年传授咏春拳术的精妙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咏春拳一代宗师,国外众多媒体美誉为“咏春王”、“武术界的成吉思汗”。这一个个名誉都是对梁挺博士的肯定。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一致被认定为“起于严

梁挺博士

咏春拳一代宗师,国外众多媒体美誉为“咏春王”、“武术界的成吉思汗”。这一个个名誉都是对梁挺博士的肯定。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一致被认定为“始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而梁挺博士作为叶问宗师的封门弟子;国际咏春总会的创立者,立志将咏春这一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如今,国际咏春总会发展遍及全球65个国家,已有4000多个支部,门人弟子近200万,已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武术组织之一。

因受欺负而开始习武

我是从十四岁开始学习咏春拳。(或者,更准确来说,我应该是十三岁拜师的。因为,当我拜师时,我尚未过我的14岁生日。)学习咏春拳前我是一名武痴。小时候虽然身体瘦弱,但却十分顽皮,所以在小学时,常被同班的大个子同学欺负。可是每次当我被迫与那些大个子同学打架除了很多时候打输之外,还常常在事后被老师门不问缘由,便认定是我的错,更要接受惩罚。所以瘦小的我,心中老早便想着,假如有一天我学到高超的武技,便不怕那些欺负我的“坏人”。况且,我还可以像一位“大侠”般,锄强扶弱,帮助些被欺负的人翻身。那时,我得多伟大?

所以,我习武术的态度, 可是有为而为的。自从拜师开始,我早已打定主意,要么不学,否则至少学到成为武功高手为止。

梁挺博士

在大学里开设首个咏春拳班

1967年9月,我考入了香港浸会学院。1967年11月,我首次应邀于母校格致英文中学建校纪念中作第一次咏春拳术表演。

1968年冬,因为大学比较清闲,想找点兼职。并且看到很多中国人认为传统的中国武术,是“黑社会打架的伎俩”; 而中国武馆,就是“黑社会的大本营”。所以在那时,除了在小部分中学设立了一些柔道班外,不但全香港的大学内没有什么国术班,甚至连中学也没有一个国术班。为了证明大家对国术及国术馆的见解是错误的,在我进浸会学院不久,便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咏春拳术表演。那次表演,的确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看过表演的同学,都希望我能够在学院内教授他门。最终, 我们得到三个有兴趣的学长的支持,并获得学院老师的批准,在院内开设全香港首个大专学府中的咏春拳术班。

成为叶问宗师的封门弟子

我二十岁时,得到之前学咏春拳馆里的二师兄郭强的引见,有了跟随叶问宗师再一次学习咏春拳的机会。郭师兄练习了咏春拳多年,在早期的咏春派门人中薄有名气。在五十年代时,更被当时的报道誉为“咏春五虎中的笑面虎”。但是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 新杏林”中药店后,已放弃练习咏春拳数年。

可能是受到我那一股对咏春拳术的疯狂干劲,本来早已失练多年的郭师兄,突然又兴起练习咏春拳的热情来。所以那时候我和郭师兄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叶问宗师刚做完胃部手术,出院后,就封门不教了。但是你是第一个在大专学府中办咏春拳术班的人,叶问宗师早已知道。据说,他对于有一个这样的徒孙也感到十分自豪。所以几天后,当郭师兄向叶问宗师提起我的情況及渴望能够学到全部咏春拳术的时候,老人家竟然连考虑也没有,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待他出院后,我便成为了他的亲传封门弟子。开始了近三年正宗咏春拳的学习。

梁挺博士正在教授弟子

五十余年传授咏春拳术的精妙

我觉得“站如松, 坐如钟,行如风。”神气内敛,精神抖擞是武者的代名词。练功正确和勤奋的咏春拳者,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我们不要让广告效应只催生市场繁华,而忽略了咏春拳的以人为本。

五十多年来,来我这里学咏春拳的弟子,我都会告诉他们,学咏春拳是以人为本。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产生出来的因素,咏春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学习咏春拳要有止弋为武的豁达胸怀,所以说咏春拳的境界是修炼自己。并且在传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建立了教练与学员晋级体制。

咏春拳在2012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作为叶问宗师的封门弟子,也是国际咏春总会的创立者,有责任、义务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真正的咏春拳,让大家知道练习咏春拳就是在学习处世之道。练咏春拳是养生和修养的一个加持过程,是一个整体内涵的体现,目标和方式的正确与否,会影响一个咏春拳习者对武术本意的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其任重道远。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本,咏春拳是修养的功夫,选择良师益友,行为有法,兼收并出,贵在中庸。就像叶问宗师所说:“树大根深,枝叶茂盛,怎会怕强风摇动?”

[责任编辑:王蕊]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