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原标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陕西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保护好这些人类瑰宝是陕西文物系统一直努力的方向。1月18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完成的《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研发出文物应急保护技术

考古发掘现场,有些文物、遗迹非常脆弱,会因发掘时环境突变而损毁,秦俑身上的彩绘就是典型代表。多年来如何将这些脆弱遗迹完整、安全、有效地提取到实验室进行永久保护,一直是考古发掘现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发适合考古发掘现场脆弱遗迹应急保护技术,是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在现场提取文物的关键技术就是临时固型技术。

临时固型技术是在现场对脆弱遗迹先进行预加固,待器物或遗迹具有一定强度后,将其安全转移到实验室,之后再将加固材料去除的技术。在考古现场具有及时、有效,最大程度保存现场文物原貌的功能,也不妨碍后续保护措施的实施,是非常重要、高效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

获奖项目都研究了哪些内容

研究团队认为临时加固和可控去除技术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较低的融化温度,且在常温下可以固化。材料融化后形成的融液进入文物本体的孔隙后,结晶固化可与脆弱性文物本体形成一个整体,赋予文物一定的强度,而且保持发掘过程中文物的形态不因临时提取而被破坏。

依据可控去除的临时固型材料的设计与遴选原则,项目选取了薄荷醇、薄荷酮、薄荷醇乳酸脂、麝香等香料作为备选材料进行加固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结果后,对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作为目标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壁画、脆弱性文物及遗迹的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文物加固提取的工艺技术路线,同时研制了可控提取文物的最佳工艺技术路线,研制了文物微环境控制装置,开发了一批适合于文物提取的工具与装置,为文物标准化提取过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在使用薄荷醇前,国内外常用的临时固型材料有石膏、聚氨酯泡沫、环十二烷等。石膏加固后不便提取和运输,聚氨酯泡沫,使用时会释放毒素并且易燃。环十二烷被称为“万能保护材料”,但是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因此,项目组发现的薄荷醇绿色环保,在室温下可以升华,具有挥发性,成为了临时固型材料的良好候选者。

实现抢救性保护开创性成果

据介绍,这是首次在国际上,依据文物保护特点,提出的临时固型材料的遴选与研发原则;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地将薄荷醇应用于多种不同材质脆弱文物与遗迹(彩绘遗迹、漆木器、壁画、棺板、骨骼、化石等)的提取;首次在国际上,系统地研究了薄荷醇用于文物遗迹的临时固型特性,开启了未来对此类材料持续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国际上对“绿色安全、可控去除”临时固型材料的需求空白,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工作的开创性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利用薄荷醇材料以及提取技术,除了应用于秦俑一号坑出土遗迹提取外,在江西南昌海昏侯主棺琉璃席提取,江苏省盱眙大云山江都王王后墓出土的镶玉漆棺保护等重要发掘中,已成功提取了68处脆弱性文物,得到文物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 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