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记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陕西
陕西 > 财经 > 银行 > 正文

驻村扶贫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记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近年来,工商银行榆林分行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真扶贫、扶真贫。从2014年至今,他们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号召,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对榆林子洲县苗家坪镇董家湾村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榆林分行员工刘建成作为董家湾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一去就是四个年头。

庄严承诺 扎根农村

刘建成是一名退伍老兵,最初接到驻村的任务后他多少有些顾虑,一方面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另一方面考虑家里老人年迈需要照顾。但作为曾经的军人,服从命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很快收拾好自己的行囊,来到董家湾村,开始了扶贫工作。

驻村工作看似平凡,但要做好且做出成效并不容易。初到村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情况,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他们的脱贫需求,并把每一户贫困村民的详细资料都登记在册,获取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按照各户不同的贫困原因,经过他与“村两委”的充分论证和初步审核,逐一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脱贫限时清单,确保“底数清、户情明、措施准、责任实”。他秉持的信念是:“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上阵就是冲锋!既然来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就得克服一切困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做更多的实事。”这是一名退伍老兵立下的铮铮誓言。

结对帮扶 以心换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扶贫干部就是精准扶贫最直接的一线实施者、实践者。四年来,从陌生到熟悉,刘建成走村入户,走上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心头,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倾听村民心声愿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时间一长,他与贫困群众情谊深厚。他叫得出每一个村民的名字,了解每户家庭的收入,面对具体问题他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坚持群众的小事就是扶贫工作的大事。

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工行榆林分行扶贫第一书记刘建成

李润泽,因病致贫,2015年底被列为贫困户。妻子在家务农,女儿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月花费近千元医药费,儿子在外打零工,收入及不稳定。他为人忠厚老实,但因家庭负担过重,生活十分拮据。刘建成多次上门为他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讲养殖业的利润和前景,鼓励他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创收,力争早日脱贫。2016年,李润泽围绕精准扶贫“工具包”发展养殖土猪项目,年底就出栏4头,收入近万元。2017年扩大养殖,出栏生猪10头,收入2万元。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也增添了信心。

脱贫攻坚 一路同行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多年来,榆林分行通过无偿捐助、下派干部挂职等途径大力支持董家湾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先后派出扶贫干部20多人,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8年,工行榆林分行荣获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以及榆林市国资委“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被榆林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刘建成个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榆林市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驻村干部”。

如今,在地方政府的帮扶和驻村扶贫人员的努力下,子洲县苗家坪镇董家湾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当地老百姓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们的脱贫故事中,有工行榆林分行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征程中,有工行人持之以恒的助力。

“孩子们上学路好走了”“我们妇女同志能跳广场舞了”……经过大家的努力,董家湾村通了自来水,通了互联网,通了不再泥泞的乡间公路,修好了可以灌溉到地头的水渠,当地的农产品也能通过电商销往外地。更重要的是,村民们有了自信,有了更多的向往与动力,不再甘于贫困户的帽子等着扶贫救济。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8年8月,因工作原因,刘建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驻村扶贫四年多的董家湾村。但他经常说起:“扶贫是一份责任,扶贫是一种担当,扶贫是一种情怀,驻村工作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一名退伍老兵,曾经保家卫国,赤胆忠心;如今退伍绝不褪色,依旧将自己的火热和赤诚献给工商银行、献给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伟业,无愧历史使命。

稿件来源: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