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打造“统贷联放”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西安:打造“统贷联放”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金秋十月,西安市阎良区一片丰收景象。

迥异于脑海里想的“小打小闹”,眼前是一个规整的现代化农业基地,一座座标准化大棚紧密整齐地镶在道路两侧,大棚内满是最后一茬甜瓜,和正在上市的冬枣、香菜、茼篙等瓜菜,处处能感受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耳闻目睹的景象令人振奋。

“感谢银行帮我们快速解决了资金问题,在疫情最严重、市场供应最短缺的2月份,我们向市场供应了60吨以上的瓜菜。”阎良区国强合作社负责人如是说。

去年以来,针对涉农领域存在企业和农户“贷款难、怕不贷”,银行“难贷款、怕不还”的“两难两怕”问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统贷联放”金融服务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供给端金融服务碎片化、金融产品单一化,需求端融资主体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等金融扶贫难点、堵点问题。

蓝田县举行“统贷联放”签约仪式

蓝田县举行“统贷联放”签约仪式

整合需求 打通“最后一公里”堵点

“统贷”是依托核心主体,挖掘分散于同一产业链上的融资需求,整合共同点。由基层人民银行积极协调推动,推动银行机构“一企一策”精准优化融资方案。如基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社员、上下游客户等经营信息更为了解的优势,由专业合作社建立白名单,把他们的融资需求集中起来与银行对接,通过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客户的筛选甚至担保,推动农业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延伸,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获得贷款的覆盖面和授信额度。

国强合作社里的诸多瓜农正是这一新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根据国强合作社推荐,银行对甜瓜种植户由单一授信改为批量授信,已累计向243户发放贷款2736万元。目前,国强合作社的瓜菜种植面积由原先的1600亩发展至2600亩,农户收入从原先的每亩1000元增长到5000元左右,平均每位社员年均收入15万至18万,并带动18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统贷联放”服务模式推动下,阎良区涉农贷款手续进一步简化,农户只需跑1次,办理时间从以前1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农户单独申请单笔信用贷款时,也从最高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

国强瓜菜合作社喜获丰收

国强瓜菜合作社喜获丰收

部门联动 提升惠农支农效能

“联放”是在供给端深化联结机制,强化人民银行、财政局、扶贫办、金融办、农林委等涉农涉贫政府部门工作合力,改变单纯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原有模式,引入货币政策工具的低成本资金、产业扶贫基金、财政奖补资金、政策性保险和担保风险分担基金等,从“贴、投、保、补”四个层面推动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等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做优做强。

在革命老区蓝田县,全县建档立卡户和在册贫困户人数均位列全市第一,是西安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于“联放”的思路,在扶贫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共同推动下,运用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奖补、支持和撬动作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00万元,支持西安鑫龙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530亩,以奶山羊养殖为依托,建成圈容1万只奶山羊的标准化羊舍21栋26000平方米。67户贫困家庭从公司获得分红,每户每年1000元;带动贫困户就业15人,带动贫困家庭129户。

“统贷联放”服务模式在需求端统筹融资关键要素,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在供给端围绕需求主体特色,协调配置金融资源,通过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使惠农政策、融资产品、市场主体等形成了合力,形成了以蓝田县选锋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阎良区亚宏面粉“多机构信贷+投资基金+带动扶贫+N”、高陵区虎家村“整村授信+小额担保贷款”等多种典型工作模式。截至8月末,全市共发放统贷联放服务模式贷款5.95亿元,支持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10家,带动农户6749人,其中,贫困户656人,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稿件来源:人民银行西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