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敏:用需求牵引科技成果转化

盛敏:用需求牵引科技成果转化

盛敏: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盛敏: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盛敏:用需求牵引科技成果转化

信息网络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

“未来世界,信息网络将像水、空气、电力一样,成为个人生活、企业生产、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必需品。”盛敏的研究领域是宽带智能无线通信,通俗地讲就是现在非常热门的“5G”以及“后5G”。在她看来,信息网络已经像电网一样,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设施。

盛敏认为,信息网络是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创新技术效果的放大器,甚至是人类未来科技革命的孕育平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和人之间的信息鸿沟将被抹平,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联通,让信息按照人的需求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准确、高效地传递和分发。

抗疫期间,医生为病人进行远程手术的案例增多,便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手术过程需要传输高清晰度的音视频,需要高可靠、低时延的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5G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是保障手术安全准确进行的基础。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也是5G的典型应用场景。

要打通基础科研与产业创新之路

在盛敏看来,提升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需从国家、政府层面鼓励、支持企业创造新产品,不仅仅是生产更质优价廉的产品,更要用需求去牵引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智能手机为例,在苹果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手机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在苹果手机诞生后,手机才成为真正的智能终端,这大大加速了显示屏、存储器、摄像头、手机芯片、电池等产业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反向促动移动互联网爆炸性增长,带来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华为和中兴抓住机遇成为世界级通信设备供货商,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也趁势崛起。她认为,现在很多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因此国家和政府层面的规划和引导至关重要,鼓励企业有动力和意愿去研发创新型产品,是打通基础科研与产业创新的关键途径。

“今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38条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涉及奖励条款的有18条。其中10多个条款20多项举措,在全国属首倡或首创,这将有力提高我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她说。

对于如何加快创新发展,盛敏表示,首先要从根本上破除技术依赖心理,坚定地走自主科研道路。其次是构建有利于基础科研的环境。基础科研投入大、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因此对参与基础科研的研究人员应该从政策、待遇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三是坚持学习和交流。坚定不移向基础科研更为出色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学习,特别是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坚持扩大科研交流,避免闭门造车。

调动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性

盛敏认为,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要能够始终如一地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作贡献。

要实现这一点,一是需要各方面的稳定长期支持,让科技工作者聚焦科研目标,而不是在申请项目上花费过多精力。二是尽可能满足科研所需投入,让科技工作者少受经费不足的限制和困扰。三是创造良好成长环境,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国家重点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重点科技计划及工程中能发挥主导作用。四是设立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的基本门槛制度,满足条件即可认定,取消限额评审制度,让更多科技人员得到支持。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层出不穷,一些标题哗众取宠、内容危言耸听的信息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科技宣传工作有较高的专业性,普通的技术人员都难以胜任。”盛敏认为,很多科技宣传、科普宣传都是科研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依靠个人的兴趣和责任心在做,并不稳定也很难坚持。

盛敏建议将科普和科技宣传纳入高校教师的激励体系。科技宣传效果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让那些对科技宣传有兴趣、甚至有志于全力投入科技宣传工作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本报记者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