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春朝蓬勃,草木萌动。4月27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组织师生深入本校扶贫结对地区蒲城县,开展劳动教育、情景教学、互动访谈,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结出党史学习“新硕果”。

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在田埂间,感悟“泥土味”的脱贫攻坚伟大成就

五一劳动节前夕,在蒲城县尧山镇的金银花产业园区,50余名学生分成小组、认领责任田,开始了金银花的“掐尖儿”工作。在尧山镇副镇长常亮的指导下,同学们一边劳动,一边听常镇长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西电学子走向田间地头 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

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曾经十分荒凉,因天旱麦子只长到20厘米高。从2015年开始,西电先后选派三名驻村第一书记,攻克重重困难,大力推进金银花产业发展,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几年发展,蒲城县拥有金银花产业扶贫示范园3700亩,闫家村从县里有名的“困难户”一跃成为全县的脱贫榜样。

这堂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让学生以蒲城县人民种植金银花脱贫致富为“小切口”,感悟全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同时,劳动实践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劳动意识,使他们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快乐。

一地一故事,打造“陕西味”的党史教学课堂

在陶池村淘池古堡一间土屋旁边,村支书记校丁友讲述着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出师抗日夜宿陶池村的故事,20余名学生围站一圈,听的津津有味。

一地一故事,打造“陕西味”的党史教学课堂

一地一故事,打造“陕西味”的党史教学课堂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准备奔赴前线,对日作战。

“9月6日八路军总部来到我们陕西省富平县瓦窑头,9月9日来到了我们陶池村。”校丁友指着小屋讲到:“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就住在这间小屋里,后来从这出发去了澄城县、合阳县、韩城县,之后带领抗日雄师鏖战疆场。”

为充分发挥百年党史和陕西“红色根脉”资源优势,学校打造“行读党史”课堂,引导师生看现场、听故事,把旧址变成课堂、把历史素材变成教材,让学生在红色地区近距离触摸历史、触动心灵。

走出去引进来,编写“历史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尧山镇扶阳村大队部,20多名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成员簇拥着年近九旬的抗美援朝老兵张丙全,开启了一次“90后”和“00后”的对话,共同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走出去引进来,编写“历史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

走出去引进来,编写“历史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

张丙全在16岁当兵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西电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的同学们专门寻访到张爷爷,聆听故事,追忆历史。“我们连出发时有120人,最后只剩下了38人。”讲到动情之处,张丙全和现场的同学们不禁潸然泪下。谈到这些年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家发展越来越强大,他感叹青年大学生生逢盛世,一定要坚定信仰、努力奋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宣讲团成员被前辈对革命的信仰与坚守深受感动,他们讲述了西电办学历程中的红色历史,为张爷爷献上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在建党100年之际,学校成立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该宣讲团走访抗战老兵,进行口述访谈,把一些见闻编成小故事、录成小视频,编写成“历史味”十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同时,宣讲团注重在当地群众中宣传西电红色办学历程,将走访活动从“你讲我听”拓展为“同讲同学”,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