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闻:“花式”多元养老模式让11位老人不再孤单

暖“心”闻:“花式”多元养老模式让11位老人不再孤单

11位老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11位老人合影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花式”多元养老模式让11位老人不再孤单

儿女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父母、老人长期居家容易自闭孤单……71岁的艾小五老人家住莲湖区大庆路,2017年开始,艾师傅和自己的老伙计们开启了居家与抱团结合的“花式”养老生活。3年来,11位老人每年抽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起在外租房过集体生活,其余时间居家。艾师傅说,两种养老方式结合,既能照顾家庭、有独立空间,还能定期和老伙计们抱团享受热闹又舒心的退休生活。

背景

居家易孤单 抱团不现实

艾小五等11位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退休前均就职于陕西汽车齿轮厂(现西安法士特公司),退休后,老人们各自照顾自己的儿孙,多年来始终保持亲密的联系。

“一直以来我和老伴生活,儿子在高新区安了家,时间长了还是觉得挺孤单。”艾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退休后定期去儿子家中帮忙照看孙女,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生活,长期以来总觉得与社会脱离了联系,甚至愈发感到孤单和焦虑。与他交好的另外几位老人的家庭情况与自己相差无几。

“一次聚会,有人提出大伙儿一起去外地过长期合租的生活,大家开始都显得很兴奋,但细想过后还是觉得不现实。”艾师傅说,11位老人是由5对夫妻和一位女士组成,儿女们工作繁忙、孙子孙女也都正值需要照顾的年纪,作为父母,大家更希望能帮孩子们做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若长期固定在外生活,根本无暇顾及儿女。“另一方面,长期抱团生活可能也会因为生活习惯、金钱分配等问题而产生分歧。”艾师傅说,大家最终否定了这种生活方式。

探索

居家+抱团 乐享“诗意生活”

2017年11月,艾师傅向老伙计们提出了他的养老计划:平时各自照顾家庭,每年相约抱团在外过一次集体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可聚可散,灵活自如,想法一提出便得到其他老人们的肯定和支持。

2017年12月,老人们相约来到海南三亚,租下了一个三层楼的小型院子,入住之初,老人们拟定了一份协议,对房屋租金、伙食费、卫生绿化、值日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平日的开销由艾师傅作为“管家”记录在册。“几个月的抱团生活中,大家互相照顾,也发生了很多趣事,热闹得很。”艾师傅说,体验过一次惬意的抱团生活后,老人们自此相约每年过一次集体生活。截至目前,老人们在海南三亚、湖北荆州、陕西蒲城和陇县等地都抱团居住过。

2018年7月在蒲城县的那次集体生活最让他难忘。“庭院开阔,果树繁茂,后院一派喧闹,10多只散养鸡欢跑在小竹林里,看家小狗晒着太阳,大伙儿一起在菜地上种满本地青菜……”艾师傅说,热闹又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彻底冲散了平日居家产生的孤独感。

市民

值得借鉴 愿意尝试

你如何看待这11位老人的“花式”养老?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多数市民都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值得借鉴,并表示自己愿意尝试。

“这种方法很灵活,老人在一起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解决了孤独的问题,减轻了子女照料老人的负担,同时还能保证平时有足够的时间去照顾家庭。”32岁的朱先生说,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家住长安区的岳女士表示十分喜欢并向往这种养老模式。“儿子在上海上班,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平时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太寂寞了。如果可以,我也想定期和老姐妹几家聚在一起生活,跳跳舞、切磋切磋厨艺,老年生活肯定有滋有味。”

但也有受访老人表示,这种模式只适合身体比较硬朗的阶段。“真到了疾病缠身不能离人的时候,还得想其他办法来养老。”受访者们表示,这种养老模式也并不是一个“能一步到位的驿站”。

专家

多元化养老成趋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教授表示,11位老人的这种养老方式是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体现了老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值得鼓励的。

5月11日上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严重、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如何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认识到的是,养老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封闭的,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石教授说:“显然,目前全社会正积极应对养老问题,已经进行了多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尝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社区养老兜底工作、智慧养老强调对物联网、大数据的使用。”石教授表示,社会化、多元化、创新的养老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但在新型养老模式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方面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记者 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