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四运会山地自行车比赛地的骑手群像
作者 郑昕
芒种已至,盛夏伊始,当古城西安近来的气温已逼近38摄氏度时,向北约170公里的陕西延安黄陵县依旧凉爽。在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群山与密林的“天然氧吧”中,一辆辆自行车颠簸前行,车手们握紧车把喘着粗气,用运动制造着热度。
这里面年纪最大的贾小刚已经53岁,微信名叫“行万里路”的他,其实光是马拉松就已跑了不下万里。
“我在2011年参加了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到现在100多场绝对有了。北马、上马、广马我都参加过,陕西本地的马拉松更是年年不落下。”贾小刚说,他的个人最好成绩(PB)跑到过三个半小时,但如今已不再把这作为追求。“我现在每次跑马都带学生,帮助他们安全跑下来,比我自己‘刷’PB更有成就感。”
作为县上的一名工会干部,贾小刚有一段时间长期坐办公室缺少锻炼,最胖的时候到100多公斤。“咱工会就是组织大家活动起来,我自己要起个表率作用,就开始坚持锻炼。现在,我的体重只有70(公斤)出头,精神状态比40岁时还要好。”他说。
相比于马拉松,骑自行车才是贾小刚日常保持身体状态的法宝。他说,自行车这种有氧运动在提升力量、耐力的同时还能锻炼专注力,黄陵县的跑友中有不少是车友,大家在不“跑马”时就约出去骑车,周末骑个100多公里不在话下。
贾小刚的自行车以及获得过的奖牌证书。
“只怪咱黄陵县上没有公开水域游泳的训练场,否则我还想把游泳水平提上去,回头试试铁人三项。”他说。
与贾小刚一样为了减肥而开始骑自行车的吴东权,是当地“桥山铁人”车队的一员。桥山,就是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轩辕黄帝陵所在地。
吴东权在黄陵县隆坊镇寺河村做驻村干部工作,从起初的脱贫攻坚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平时要参与村民大小事的解决,他很庆幸自己前些年靠骑车瘦了下来。“以前我上个六楼都喘,要是那样的身体状况现在肯定顶不下来。”他说。
现在每周一从县城去群山环抱的村里驻点,他都很自然地骑上自行车出发,工作闲了就到村道、山路上巡游,一面健身一面看看村民情况。“咱黄陵县就是个‘大景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山可爬,有绿荫可以乘凉。”吴东权说。
地处陕北地区的南缘,黄陵县与人们以往观念里的黄土高原不太沾边,这里岭谷交织、山峦重叠,如今都披上了绿色。据2020年版《黄陵年鉴》数据,黄陵当前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5.5%。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景色。
在这座“大景区”的最深绿处——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山、水、林相交织的自然资源优势,在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举办过三届中国黄陵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让专业选手在此“一站式”完成自行车交替赛、攀岩、穿越、横渡等多项比赛。在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上,这里将承接山地自行车项目的比赛。
十四运会山地自行车项目竞委会场地环境处工作人员何小宁告诉记者,新建成的全运会赛场围绕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进行了设计。赛道两旁松柏参天、树影婆娑,总长为5.2千米、宽度根据山势从1.5米到4米不等,既有盘旋起伏的碎石坡道,也有木质平台与陡坡,集速度与技巧的挑战于一身。目前,赛场标准化赛道和应急辅道均已建设完毕,赛场周边的绿化、排水等正在提升优化,指挥中心、运动员休息室等配套用房也将在赛前建成。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及其承接全运会项目。
在黄陵国家森林公园骑行的这群人中,32岁的兰海龙是最年轻的一位,却一直骑在最后。不是因为他的体力或技巧不足,而是他在行进中观察着车友们车辆的状况。身为当地一家自行车行负责人的他骑车已有十年,在把爱好转为事业的过程中,他也经历了这项运动在当地的兴起。
“黄陵县叫得上号的车队和俱乐部就十几个,像我所在的车队现在就有200多人。这在几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开始在县上骑这种自行车的只有三四个人。”他说。
黄陵县的地貌丰富,车友可以根据不同线路设置选择“暴骑”或“休闲骑”,比较适合不同水平层次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兰海龙坦言,近年来黄陵举办了多次秦直道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群众自行车活动,给当地老百姓打了个样,特别是去年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他店里卖出去的自行车数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咱黄陵的道路条件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现在总能看到有外地人开着汽车把自行车扛到县上来骑。”他说,“现在从外地骑过来的车子一旦出现问题,县里车行都有能力和配件修。要是放早前几年,他们可能就要推着回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