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西咸新区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今年以来西咸新区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建立监测体系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图片

空气更清新,水质更洁净

这里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图片

一个多月前,第十四届全运会马术和小轮车比赛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举办。虽然天公不作美,时雨时晴,但清新的空气却为选手和观众们的现场体验加分不少。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保持动态更新大气污染源清单,确保污染源底数清、实现靶向治霾;按照“新区暗访,新城巡查,走航监测,午间无休”的模式,继续深化臭氧污染分级管控,明确3类28项硬措施,全运会期间,西咸新区空气质量全部为优良天。

图片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新区已封堵250个入河排污口,并持续开展再排查再整治,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做好河湖污染源头管控。按照“截污纳管管长远、临时抽排保应急、治理设施做补充”的思路,切实做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水质。

图片

1-9月,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0,同比改善9.3%。优良天数220天,同比增加8天。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O3浓度145微克/立方米。渭河、泾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沣河、太平河、新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新区大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建立监测体系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满眼“生态绿”,引得群鸟来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片

漫步西咸新区,你会发现,楼在园中、路在绿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新建的绿道、口袋公园就像一个个毛细血管深入城市肌理,让城市充满活力。

近年来,西咸新区率先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广“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以“气候适应型城市”“气候投融资”双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碳减排新路径,开展“无煤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构建绿色生态大格局。

图片

口袋公园、屋顶花园、城市绿道、河道生态景观带……随着绿化覆盖加大,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逐渐丰富起来。据初步调查,新区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共有188种,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25种。白头鹎、灰喜鹊等鸟类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黑水鸡、白骨顶、斑嘴鸭等也成为渭河湿地、沣西新城中央绿廊等生态绿地的常客。

图片

白鹭、白鹤、黑鹳、野鸭……今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央媒体和都市类媒体记者采访团来到西咸新区,探访了沣河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记者团看到的是岸边此起彼落的各种水鸟、清澈的河水以及新修的绿廊栈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监管”变“帮扶”,科学定减排

这里以良好营商环境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以前是督办检查,现在不一样了,环保专家会根据我们企业的生产特点,提建议、定措施,帮助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同时还帮助我们排查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这种形式挺好的”。变“监管”为“帮扶”,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环保管理思路的转变。

图片

为深入践行为民情怀,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建立生态环境与招商部门协作机制,提前介入,服务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创新执法方式,探索非现场执法等新措施,积极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作印发《环保助企业服务手册》,为企业排忧解难;以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评级为抓手,对辖区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新区绿色发展。

通过创新方式方法,从企业的痛点堵点出发,新区在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中,使其享受到良好营商环境的便利和福利。

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新要求激发新干劲,新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污染防治战略定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助力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绿色之城!

稿件来源: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