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医大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教授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记四医大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教授

原标题:记四医大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教授

(2010年)

从战士到医学博士,从外科大夫到肝移植领域的权威……40年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窦科峰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用严谨的态度推动肝移植领域的发展,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普通战士到临床医生

1970年,来自陕西省乾县的窦科峰光荣参军,经过新兵连集训后,他被分到了山西阳高县。这是一个内蒙古、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小县城,冬天晚上的气温平均都在零下30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窦科峰开始了他的部队生活。

窦科峰当过通讯员、当过勤务员。每天他都在刻苦训练,认真钻研,各项科目训练都名列前茅。由于表现突出,有一年窦科峰有幸成为部队里唯一一个三等功获得者。

由于是个热心肠,平时战友们有个磕碰,窦科峰都主动为他们换药擦洗,而且比那些卫生员还专业、还细致。为此他如愿以偿地被调到了卫生队。从普通战士到卫生员的转变,让窦科峰开始从新审视自己,喜的是自己可以多学一门专业,忧的是自己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

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基础,窦科峰一边虚心请教同行,一边在医学书籍中汲取养分,练习各项专业操作,并且在边学习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

1973年,第四军医大学护校来到部队招生。部队首先推荐的就是窦科峰,加之平时对业务的钻研,他轻松通过了考试。同年他就来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在重庆的护士学校进行专业学习。

“那个时候除了上课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看书了,吃饭的时候也是经常在看笔记……”窦科峰声情并茂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1975年,年仅19岁的窦科峰以优异的成绩从护校毕业,后来被安排到西京医院当时的普外科。就这样,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窦科峰成了西京医院的一名男护士。即使是现在,男护士都是少见的。也许正是因为男护士少见的原因,才让窦科峰有了继续向临床发展的想法。他说:“我护理也会,临床也懂,那我处理起业务来,不是更精通了。”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正当窦科峰有了向临床发展的想法,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给他提供了向临床发展想法的机会。“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当时我还真想不出来如何向临床发展,只是个念头而已。”窦科峰说。他因表现突出,被科室推荐去参加考试,结果在第一批推荐的10人中,他脱颖而出,考入了第四军医大学,开始学习临床医学。

朝着国际领先大踏步迈进

本科毕业后,窦科峰再次回到了曾经做护士的普外科当了临床大夫。工作后,他并未停止向更高层面迈进。1988年至2001年他先后获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他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研修,系统掌握了肝脏肿瘤、肝脏移植及胆道肿瘤等国际前沿领域知识。

知识的累积和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让窦科峰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肝胆外科大夫。他不到35岁就取得副高级职称,不到37岁就取得了正高级职称。1997年, 41岁的他就担起了肝胆外科主任重任。

也就是在这一年,窦科峰及其团队成功为一名叫于发琴的小女孩进行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肝移植,让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1997年6月30日7时40分,小发琴和父亲同时被推进手术室,分别进入两个手术间,供体和受体两台手术依次同时展开。窦科峰和其他专家教授携手,克服重重困难,将小发琴的1480克病肝全部切除,同时切取其父亲全肝的1/4,精心修整后植入孩子体内。历时13个多小时,手术才全部顺利结束。

在肝移植领域,作为我国首例活体部分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完成者,窦科峰没有停止攀登国际学术前沿的脚步。继此例手术成功之后,窦科峰及其团队又先后开展了国内首例原位血型不同的辅助性活体肝移植、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部分肝移植、世界第四例肝胰肾联合移植、亚洲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等高难手术,用一个个首例或第一证明着在国际学术舞台,中国学者也可以精彩亮相。

2010年1月27日12时,两名分别患有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和原发性肝癌的24岁年轻人不幸患上肝病绝症,命悬一线。一场生命争夺战在西京医院进行,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又一次成为业界的焦点。

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窦科峰、宋振顺、陶开山、岳树强等教授主刀,先将肝源小心翼翼地分割为带有血管、胆道走向的30%和70%两块。分割肝源的同时,专家分两组为张力和刘亮实施手术,一组专家在保留张力原肝脏的前提下,切除其肿大的脾脏,将已分割的30%肝脏植入脾窝,使张力体内两个肝脏同时发挥功能。另一组专家将刘亮病变的肝脏完整切除,把剩余的70%肝脏移植于患者体内。

经过13小时的不懈努力,世界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肝移植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创新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两个年轻人的生命被挽救。

在肝癌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上,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同样站在了国际先进的等高线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氢氦刀冷冻治疗肝癌。肝脏肿瘤根治性切除、规则性半肝切除、尾状叶肿瘤切除、及位于肝脏第1、2、3肝门的肿瘤根治性切除等高难度肝脏手术,都已成为其擅长的技术。

此外,在肝脏巨大血管瘤治疗上,窦科峰独辟蹊径,只切瘤不切肝,改变了切瘤必切肝的传统做法,疗效显著。他成功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使腹膜后肿瘤切除率显著提高,腹部巨瘤切除更成为学科的“绝活儿”。

在胰腺肿瘤治疗方面,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等高难术式。在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上,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单位,西京医院肝胆外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胃肠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治疗,都有着擅长和独到的地方。

窦科峰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在国内领先,更要朝着国际领先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敢争一流带来的辉煌

数十年的励志发展,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陕西省重点学科、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床位由最初的35张扩展到现在的120张,月手术量由50台到200余台,年住院收容由700余人到2800余人,年门诊量由3000人次到20000余人次,重大手术比例由原来的30%到现在的80%。

“在大家齐力同心的拼搏努力下,肝胆外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和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得军队‘九五’、‘十五’重大科技贡献奖。”谈及荣誉,窦科峰一直强调的是“我们”。

在今年第一季度西京医院国外SCI论文发表排行榜上,肝胆外科以7篇的数量稳居榜首,这让窦科峰很是欣慰。他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辉煌都是来自平时扎实的基础。”

其实,不仅是团队,窦科峰本人还荣获军队育才奖“金奖”、“中国医师奖”,被总后评为“科技银星”、“优秀教师”,主持国家“863”子课题一项,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一项。

截至目前,窦科峰已累计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30篇,影响因子总和75.078,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Hepatology等高水平杂志发表文章。

为事业拼搏进取、殚精竭虑;为患者古道热肠、肝胆相照,这是窦科峰教授行医从教的行为准则,也是他躬身实践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他恪遵为医要“自律”、“自戒”的处世信念,热心为患者服务,赢得了军内外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他还先后数次被第四军医大学和西京医院评为“白求恩杯十佳个人”,先进医务工作者等,先后获得陕西省“创佳评差”先进个人,陕西省医院医德医风“505奖”二等奖等荣誉。

来自肝胆外科的辉煌不是零星半点的,是集纳于多个内容、多个奖项之中的。在窦科峰和全科同志共同努力下,肝胆外科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两年成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他所在学科多次以精湛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得到广泛宣传。

任重道远谋发展

今年2月5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第16届换届改选会议在北京召开,鉴于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窦科峰及其团队在肝脏移植等临床与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在全国的学术影响,窦科峰以高票当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是陕西省也是我国西部首次有教授当选外科学副主任委员职务。

有了学界的认可,窦科峰坦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怎样使科室为推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助力,患者受益如何最大化是窦科峰考虑最多的。他也有自己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是巩固完善以肝移植为基础的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二是拓展和深化肝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的综合治疗研究;三是强化军事医学研究,使腹部战、创伤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上水平、出成果,打造 “研究型、高水平、创新性、国际化”的知名学科。

在如何实现这三个发展目标上,窦科峰有自己的见解和打算:紧跟外科学发展趋势的普遍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在保持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努力地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开展原创性科研,在发展方向上向国际前沿看齐,在管理层面创新求变,在团队构建上巩固基础,在人才培养上筑巢引凤,在科学研究上力求原创,在基础建设上加大投入。

作为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窦科峰数十年如一日,精钻学术与技术,创造了一个个业界奇迹。在神秘浩瀚的医学海洋,窦科峰仍将执着探索,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斗”志昂扬,攀登科学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