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陕西] 刘乐欢:“信用榆林”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

[对话陕西] 刘乐欢:“信用榆林”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

因一个“诚”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信”走进一座城。

塞上明珠榆林,重信守诺名城。近些年,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保持西部前列,稳居陕西第一,“信用榆林”品牌叫响全国。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发展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凤凰网陕西《对话陕西》栏目专访榆林市信用办主任刘乐欢,近距离展现榆林市信用工作亮点,解读“信用榆林”建设经验。

(图中)榆林市信用办主任 刘乐欢

(图中)榆林市信用办主任 刘乐欢

凤凰网陕西:从“信用榆林”中的“信用”二字入手,请您谈谈“信用建设”和“诚信建设”之间的关系?

刘乐欢:围绕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我们总结三个维度解析“信用”,即诚信度、合规度和履约度。“诚信”是指道德品质,我们推崇“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就是从道德层面宣传;而“信用”则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的状况,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从合规度和履约度,再加上诚信度,综合分析信用主体的当前状况。

凤凰网陕西:“信用红利”换“市民福利”,榆林市信用办以创新引领,以提升市民幸福感为目的,大力推进“信易+”应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经验?

刘乐欢:我们常说“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信用榆林”APP改变传统的资讯类、展示类APP模式,打造交互式信用应用APP,不断推出“信易贷”“信易行”“信易医”“信易停”“信易阅”“信易游”等多个应用场景。其中,“信易停”“信易行”和“信易影”3个应用最受老百姓欢迎。“信用榆林”APP覆盖榆林市12个县市区,累计注册用户达14万人。“信用榆林”APP获得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十大优秀应用奖,还获得2021年市级科学技术成果奖。目前,我们正积极促进沿黄区域信用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色和优势,携手打响“沿黄信用”品牌,努力为沿黄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凤凰网陕西: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自2018年“诚信榆林”建设全面启动,再到大力推进“信用榆林”建设,这对榆林城市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乐欢: 2018年初,榆林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因信贷危机跌至历史谷底,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榆林的信用建设工作,现榆林市市委书记,原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表态:“榆林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根本性改变的时刻,这事关榆林的前途命运,事关榆林380万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由此,“信用榆林”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此举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

榆林市信用建设触底反弹,至今累计出台70多项政策法规和信用制度,制定22项工作考核指标并纳入榆林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和81个工作部门的社会信用工作体系,同时建成了拥有6大应用系统的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基础框架。从西部垫底成为陕西第一,“诚信”就像一颗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信用”之花。

凤凰网陕西:2020年底,榆林城市信用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2位,位居西部第二、全省第一。2021年,榆林市信用办如何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榆林信用建设?

刘乐欢:信用建设需要依法治信、政府引领、奖惩分明、创新发展和多方宣传。2021年,榆林信用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榆林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重要规范文件;不断提升信用数字化水平,建成“双公示”和信用承诺管理系统,实现“一网通办”;常态化开展诚信“红黑榜”暨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新闻发布工作;积极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宣传活动,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等。

其中,过去监管方式都是大水漫灌式,监管成本高、效果差,新型信用监管是精准监管,双向驱动信用建设,做到“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在榆林市17个部门23个领域开展了分级分类评价和监管工作,形成了以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能源局等单位为典型的一批工作成效和案例,取得显著成效。

凤凰网陕西:为了早日实现“建设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道德高地和建设幸福榆林”目标要求,助力榆林迈向高质量发展,榆林市信用办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刘乐欢:“十四五”期间,榆林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双碳”目标要求,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过这几年攻坚克难,榆林信用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提升各行业的信用建设工作,推进大信用榆林建设,全力打造沿黄区域诚信环境新高地,为榆林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