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建设考评情况|自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居全省前列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2021年度建设考评情况|自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居全省前列

近日,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我省自贸试验区2021年度建设考评情况的通报》中,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以下简称“空港新城功能区”)位居全省前列。这也是继今年获全省、全市自贸系统表彰以来,空港新城功能区建设工作再次获得肯定。

构筑制度创新高地,加速释放开放红利,自2017年4月1日自贸区获批以来,在“自贸+临空+航权+保税+口岸+跨境”的叠加优势中,一次次制度创新在空港突破,一项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空港落地。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区已累计形成创新成果51项,平均每38天形成一项改革创新成果。

1枢纽建设释放开放动能

图片

空港新城功能区利用区位优势,加速构建立体化的开放通道,打造国际航空枢纽。2022年新开西安—大阪、西安—阿拉木图、西安—圣彼得堡3条全货运航线,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1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22条,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图片

空港新城功能区持续推进和国际港务区的“双港联动”,在空铁联运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同时,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成立“空中丝绸之路投资贸易争端解决中心”和“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空港)中心”;相继与法国、英国、美国、泰国、德国、塞浦路斯等国际商会联合设立空港新城企业服务站,不断拓宽东西双向的经济、贸易、人文交流通道。

2营商优化激发活力发展

图片

空港新城功能区对标国际,创新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工程建设审批改革“一次性告知”制度、政策兑现“零申报”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1610个行政审批事项的线上办理,推出108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办理时限缩减50%,事项材料精简40%。

今年上半年,空港新城功能区内新增市场主体6344家,增速达到500%,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约39.77亿元,进一步激发出区域发展的市场活力。

3制度创新助力产业提速

图片

制度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是衡量自贸区建设的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的“指标”。空港新城功能区与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开展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统筹发展课题研究,形成多项创新成果。今年5月,“机坪直提直装”“航材供应链服务平台”2项改革创新成果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菜鸟跨境电商西北区域保税仓和西北首家菜鸟国际中心仓投入运营,1-6月跨境电商累计进出口完成563.9万单,货值8.1亿元。

秦创原自贸蓝湾科创区稳步推进,蓝湾2号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字绿洲产业园等多个园区加速落地,国睿安评实验室、圆通航空智慧供应链、品扬航天科技、夏禹未来科技总部、佰鸿再生医学、灵犀微光产业基地等十余个科技创新类项目相继签约,临空产业加速聚集。

图片

未来,空港新城功能区将坚持“打造临空型内陆型自贸区典范”的定位,深化四个“自贸+”,为全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更多“空港样本”。

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双区联动”。探索产业、平台、运营、协同四个维度的统筹发展路径,积极争取在空港新城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口岸、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等,以新平台、新功能为引领,不断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

自贸区+服贸试点的“双试互动”。依托RCEP新机遇,按照“1+4+9+9”的服贸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点打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跨境电商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在举办保税维修、离岸贸易、国际展品保税展示和交易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推动药品研发机构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临空产业的新举措。

自贸区+秦创原的“双新驱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助推科技创新,以要素创新为手段保障科技创新,切实把创新、科研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搭建科技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型科技创新高地。

自贸区+其他地区的“多地协同”。围绕西咸一体化发展,坚持发展一张图,在空间规划一体、临空产业协作、开放平台共用、科技创新协同、交通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港产城人融合、生态环境共治等八个方面开展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