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镇巴县应急管理局: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汉中市镇巴县应急管理局: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7月30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会上,镇巴县应急管理局围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县内山势陡峭,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工矿企业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及抢险救灾工作任务艰巨。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救援体系、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深化改革 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落实31名县级领导包联镇(街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办、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网格员包片的“四级包联”责任制,落实综合性应急管理责任人1881人,衔接做好“管”“防”“救”的责任链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机构改革、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要求,县编办给镇巴县应急管理局新增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18名,单位编制总数达到30名,新设股室2个、下属单位2个,应急管理体制从无到有,人员编制由少变多,应急力量逐步变强。三是不断健全镇、村应急管理体系。全县20个镇(街道)均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分管领导,落实2-3名编制及人员,负责辖区应急管理工作,执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津贴84人。整合现有的平安建设网格员、山洪地质灾害监测员、防返贫监测网格员、护林员等网格资源,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网格体系,全县应急管理网格员达到2033人。镇办应急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机构、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场所、有平台”,村(社区)“有网格员队伍、有物资装备、有工作制度”,打通了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干部交流使用的重要依据。

整合资源 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防控救援体系

一是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率先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县域20家企业全部达标。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期完成普查数据汇交,确保普查成果应用落地见效。二是加强预案管理,突出对可能致灾的极端天气、安全生产监管类别,修编各类应急预案512个,开展以极端天气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为主题的县级防汛应急综合演练等应急演练90余场次。三是树牢“全灾种、大应急”理念。推进县镇协同、军地协同、区域协同、部门协同机制,县人武部、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镇巴县民兵应急力量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建立军地应急融合机制,镇巴县民兵应急力量达到690人。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资源共享、队伍协同,建立起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充实了2支专业救援队、1支民兵抢险队和210支镇村抢险队伍力量,全县应急救援抢险力量达到4690人。四是加强应急救援处置。今年上半年共处置应急突发事件65起,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投入 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投入710万元,充实了2个县级、20个镇级物资储备库和181个村的应急物资,配发卫星电话184部。二是积极推进防灾避灾安置点试点县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村委会、闲置场所、日间照料中心、人防工程、工厂、景区等设施,规划新建或改建防灾避灾安置点199个,计划投资2531万元。经过半年努力,投入资金668万元,已建成具有避灾功能的安置点126个,其中达到有固定场所、标识标牌、应急设备、生活用具、管理制度、专人管理“六有标准”的93个。三是坚决贯彻执行省、市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四边三撤”防汛避灾工作制度,做实做细雨前“防”、雨中“避”、雨后“查”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防灾避灾安置点工作流程和制度,落实各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解决谁去撤人的问题;依据气象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等级,提前精准确定撤离对象,解决撤离谁的问题;明确撤离路线,解决怎么撤、撤到哪的问题;严格执行避灾安置点管理制度,解决撤离群众生活安置、如何安全返回的问题。四是加强应急培训保障。投入50余万元,举办防灾减灾培训会8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册,制作安装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1.6万张,群众安全意识、防灾避险和应急技能明显提升。

供稿单位:陕西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