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尹稚一行6人到丝路科学城调研考察,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主任高云天等领导陪同。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中科院西安科学园、秦渡古镇、仪祉湖等,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设情况以及沣河、仪祉湖生态治理、秦渡古镇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
随后,调研组在丝路科学城召开交流座谈会,为丝路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工作献言献策。首先,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主任高云天对丝路科学城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高云天主任提出,丝路科学城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布局十个产业组团,最终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同时,优化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强产城景融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区域内已聚集企业4000多家,三星电子、奕斯伟、比亚迪等知名企业落户,产业实力雄厚。
座谈会上,依据丝路科学城发展现状,双方就丝路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方向、空间格局优化、组团特色探索、长效建设运营等四个方面问题展开讨论。
尹稚教授指出,科学城建设是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担当。大科学装置作为“国之重器”,是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实现突破的重要依托,要心怀“国之大者”,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升“科学”浓度,为国家战略实施注入创新动能。
针对丝路科学城的产业发展,尹稚教授建议在传统的产业链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充分挖掘产业发展链群数据,从技术线、资本线、信息线等多个维度深度挖掘发展机遇、谋划发展重点、完善产业生态。对于新能源、新材料等科学城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要立足产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发力赛道,高度关注区域内相关产业链群的生长沿伸方向进行重点布局,抓住“链主”企业培育产业生态圈。
空间格局优化方面,尹稚教授结合丝路科学城“一城三区十组团”的总体结构对组团开发模式提出了重要建议。在目前城市建设的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尹稚教授认为应尽量避免全面开花,将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投放,推动组团发展核心的快速成型,实现更加“精明”、“高效”的投入。
良好的生态本底是丝路科学城的重要发展优势。尹稚教授高度评价了目前沣河、仪祉湖等区域生态治理成果,认为现阶段应从实施落地的层面,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区域生态价值进行转化,应通过一系列切实的项目抓手的策划实施,赋能周边区域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生态文创区作为中央生态绿核,应体现高水平生态会客厅的区域职能,成为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发展磁极。
最后,尹稚教授指出,丝路科学城规划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回归“以人为本”的本源,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更多的机遇、更好的服务、更美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越是高端的科学研究职能担当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人的作用越突出。大科学装置带来庞大的科学家人群和创新型产业集聚的创新人群,是科学城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创新人群的定居化、常住化和本地化,将会彻底改变一个地域人的生态圈状态,成为区域实现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此次调研座谈活动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尹稚教授对各园区负责人的难点疑点逐一进行回答,在宏观与微观上提出了看法与建议,为区域后期的发展提供了相关思路和策略,助推丝路科学城进一步发展。
清华大学调研组成员、丝路科学城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