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火箭体检是种什么体验 对话数合科技创始人杨涛

给火箭体检是种什么体验 对话数合科技创始人杨涛

2015年的夏天,32岁的西工大副教授杨涛走进了航天某院的无损检测中心,这次工作调研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航天零部件无损探伤”,他将这个过程描述成“给航天核心部件做体检”。“传统的射线探伤是通过射线机与数字成像板对探测部位拍摄图像,再由专业的检测人员用肉眼对比排查,发现部件内部的气孔、裂纹等损伤,就像医生给病人看X光片,这种模式更依赖人工经验。”

几天的调研下来,两点感触让杨涛印象深刻,“第一是亲眼看到先进航天装备制造技术带来的震撼;第二是我认识到在航天无损检测领域,人工智能还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我希望通过智能化手段为我们的航天制造提升检测质量与效率。”

杨涛做到了,4年后,数合科技诞生,他带领团队将航天零部件射线探伤的检测效率提升了40倍。

我们开启了无损检测的“破冰之旅”

数合科技选择的赛道并不为大众熟知——AI智能无损检测,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为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提供智能无损检测解决方案。

通俗来说,这一过程就是杨涛所说的给零部件做“体检”,高端零部件的质量要求极高,探伤检测也就成为了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正如开篇所讲,传统的方式是以射线拍成图像,然后由专业的检测人员评判,进行人工对比排查。人眼的聚焦点和感知能力有限,既不能像算法在广度上做到全画幅覆盖,也不可能在精度上逐一像素点分析认知,且培养一名优秀的检测员需要经验积累和时间沉淀。而数合的目标,就是用前沿交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颠覆质量检测行业。

对于所选择的赛道,杨涛非常自信,他用自动驾驶行业做了类比:“当前自动驾驶行业涌入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和企业,所有人都在为实现L4、L5等级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目标进行技术攻关,大家相信无人驾驶一定是未来的方向。我们也坚信未来无损检测的终极形态也一定是智能的,数合在做的就是探索高阶普适性智能无损检测算法的研发与应用。虽然这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我们愿意成为‘破冰者’。”

当然,杨涛和数合科技坚信的方向也得到了市场的印证。秦创原e站发布的《2022年中国AI工业质检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7年到2021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为97.2%。而来自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的数据则显示,到2027年人工智能检测目标市场规模将达到1550亿元。在未来,将有更多的AI工业质检厂商在更细分的制造行业积累原始数据和拓展业务场景,以获得先发优势。

数合科技显然获得了这样的先发优势,他们研发了国内首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提供数据处理、标注,算法设计、调试,模型训练、优化检测服务的多模态AI检测平台(DMAP)系统。他们开发的智能无损检测一体化工作站DIH系列、数字断层扫描成像XPEARL系列也都实现了应用落地与产业化。而数合的“快人一步”并不止于此。

人工智能检测目标市场规模趋势

人工智能检测目标市场规模趋势

《2022-2027年无损检测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8万张底片“喂出来”的行业先行者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还是深度学习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喂’给算法进行训练。对应到我们的行业,就是通过海量采集于真实世界的检测数据和虚拟世界的衍生数据滋养出模态AI检测平台(DMAP)。”这不仅是杨涛对AI行业底层逻辑的理解,也是数合作为智能无损检测行业先行者的优势所在。

凭借在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的项目落地,两年半的时间里,数合科技分析的工业检测缺陷图像已经达到28万张,积累了构件材质、生产工艺和检测模型三者之间的关联经验,研发了百余种智能检测算法与评定模型,在行业内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目前,数合科技在智能无损检测领域,已经构筑了相对全面的技术架构,在相关的科学问题、核心算法、主要系统和体系实现等不同层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在硬件接入、软件定制、流程管理、问题回溯等设计-生产-检测全流程闭环方面形成了整体解决方案,并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相关技术已获得20余项知识产权。

这一系列技术积累都直观体现在了数合科技的“成绩单”中。目前,他们的数字射线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已将缺陷评定速度较人工提高40倍,减少工作量80%以上,识别准确率超过90%,超标缺陷发现率达到100%。此外,他们还完成了国内首例固体发动机点火药剂仓内燃烧动态可视化检测试验,为火工品质量检测探索了新模式。公司的合作伙伴也涵盖了航空、航天、核工业、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这样的成绩,也让他们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杨涛透露,已有不少投资机构对公司产生了股权合作的兴趣。

3D断层扫描缺陷识别结果展示

3D断层扫描缺陷识别结果展示

“转型、跨界、合作”的创业之路

和很多的科创企业一样,数合科技也拥有深厚的“学者科创”底色,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杨涛博士是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公司核心成员运营总监邵寒冰、财务总监王海鹏也分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团队专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与多行业场景落地近十年,拥有丰富的理论化研究与工程化落地经验。

“学者科创”为数合带来了更为宽容文化氛围,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在数合,同事之间更习惯以“老师”相称;但这也意味着作为公司掌舵者的杨涛要面对更多的转变与适应。他将这个过程总结成了三个关键词——转型、跨界、合作。

谈到这个过程,杨涛坦言:“转型,是要完成由科研工作者向有科研思维的公司管理者的转变;跨界,是将学术理论和工程经验延伸到新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中;合作,就是要具备经营者理念,包括团队的组建、公司的运营、伙伴的协同。”数合科技近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杨涛的转型卓有成效。

在回忆这段的创业经历时,杨涛讲起了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2021年中,数合科技通过公开竞标,获得了缺陷检测精度要求最高的某核元件企业的项目。该项目所用算力资源是公司全部“家当”,数百万的深度学习服务器单元,仅用于深度学习开发的GPU板卡就跑坏了12块。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的算法设计、调试和模型验证失败,整个团队面临客户提出的近乎全行业最高标准要求和长期的高强度研发工作,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经过一次次问题梳理、总结和新方案设计、试验,最终团队在历时8个多月后取得了关键进展,在用户要求时限内完成交付。在验收评审会上,客户面对项目苛刻的指标要求和成果的高完善度与精准度,坚定了对智能化技术创新改造的提升路径,当即决定启动二期项目,肯定了智能化检测的方向。

“这个项目对数合团队是非常好的鼓舞,让我们认识到科研能力与产品能力相结合的魅力,只要我们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应用好的技术、做出好的产品,就会得到客户的认可,也会推动我们自身智能无损检测能力的提升。”

数合科技创始人杨涛博士

数合科技创始人杨涛博士

首个加入秦创原“合伙人计划”的科创新星

除了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众多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外,今年9月,数合科技以“秦创原首个服务换股权案例”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谈起缘何成为首个加入秦创原“合伙人”计划的企业,杨涛表示:“根本原因是我们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科创企业需要获得人力、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全周期支持。”杨涛所描述的全周期支撑,既包括有组织的创业辅导、市场需求对接、资源嫁接和引导等“软性”支撑,更包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优秀者提供“真枪实弹”的场地、设备和融资等“硬性”支撑。

在接触到秦创原发展公司和“合伙人”计划后,他深刻感受到秦创原发展公司的跨领域专业能力和多维度贴心服务,“我们希望和优秀的组织和团队一起奋斗,也相信有秦创原发展公司这样一位超级‘合伙人’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各种问题。”

近年来,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尤其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创新创业的热潮在陕西兴起。对此,作为扎根陕西的本土创业者,杨涛感受颇深:“我们非常认同秦创原发展公司这种与科创企业‘肩并肩’,伴随企业的长期发展的理念。我相信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科创生态体系,秦创原一定能成为‘老秦人’源源不断的创新‘高地’!”

杨涛所说的市场化创新生态体系,也正是秦创原发展公司始终在着力构建的,目前秦创原e站科创平台已有800余家科创企业入驻,平台上也整合了科创服务机构179家、投资机构120家、金融机构19家,可以通过市场化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的科创、资本、金融、运营等各类服务。

在杨涛看来,秦创原有如热带雨林般的动植物栖生之地,为科创企业提供茁壮成长的适宜环境,培育和促使科研工作者做出科研成果。他也相信,他们的数合科技将在这片“创新土壤”上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供稿单位:秦创原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