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形式,继发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因所产生的血栓致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发生急性缺血及坏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药物及介入治疗水平也在迅猛发展,但我国患者的再血管化比例仍未显著提高,总体死亡率下降水平并不理想。
心肌梗死发作时有以下一组临床表现:剧烈胸痛、心悸、牙床疼痛、肩部疼痛、胃痛、恶心、呕吐以及大汗淋漓等症状,上述症状可独立出现,也可伴随出现。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症状,大多位于心前区,呈剧烈、不能缓解的绞痛,即使变换体位亦无法缓解,此时患者往往会有恐惧感,甚至有濒死感。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不是每位患者都有典型的胸痛及濒死感,不典型者仅表现为牙痛、胃痛以及胸闷等,甚至未能引起有些患者的重视。因此,对于这些症状,特别是有冠心病病史的人,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现症状,短时间内未能缓解甚至有所加重,不要耽误病情,家人应马上拨打120,送患者去医院就诊。
目前国际公认的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病变血管。在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条件的地区,应对所有发病患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病变血管的时间越短,就越能挽救更多的心肌细胞,患者的预后也就越好。
下面我们简单谈一谈介入手术,医生通常会从患者右手腕处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进行穿刺,通过一根金属导丝将导管导入冠状动脉血管,用球囊对冠状动脉最狭窄或阻塞的地方进行扩张,植入支架以使血流恢复。这种方法已经开展多年,技术非常成熟,具有疗效显著和微创等优势。有些患者及家属对植入支架非常忌讳,往往在犹豫中耽误了最佳开通血管的时间,造成了终生遗憾。
那么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应如何自救呢?
在临床上,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是常用的急救药物,发病时可以服用。但在一些特殊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输出量严重下降时,硝酸甘油应慎用,因为,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其他一些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也可表现为剧烈胸痛,如果此时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加重主动脉内血肿的进展。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立即送医院治疗远远比口服药物治疗重要得多。此时,家人应让患者平躺,降低活动以减轻心脏耗氧量,等待急诊救护人员。送医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坏死及其带来的打击会影响患者的终生。有些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收缩功能会下降,甚至会出现心脏扩大、室壁瘤形成以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症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算逃出"鬼门关"也千万大意不得,应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戒烟戒酒,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后续的自我管理和长期治疗才是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稿件来源:西安市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