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焕生机 濒危秦音陕韵正通过直播获得“新票房”

重焕生机 濒危秦音陕韵正通过直播获得“新票房”

原标题:重焕生机 濒危秦音陕韵正通过直播获得“新票房”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谷雨)非遗,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几千年来,非遗深深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但又因为快速迭代逐渐褪色,甚至演变为需要被保护和留存的文化遗产。在陕西,历史沉淀着丰富的秦派非遗资源,但因为地区局限、受众狭窄等原因,秦腔、线戏、汉调桄桄等秦音陕韵面临濒危消失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新媒介,这些古老而又璀璨的秦音陕韵,正源源不断焕发着新生机。一些非遗传承人,通过在抖音上表演受到广泛关注,还因此获得了打赏收入,而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借此机会感受并了解到三秦大地非遗古韵的风华魅力。

频频“出圈” 在直播间收获“新票房”

秦腔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是中国古老的戏剧之一。1996年出生的张晶琪,自幼学习秦腔,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目前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是秦腔文化传承人。一次偶然机会,张晶琪在抖音上看到戏曲主播的表演,便萌生自己也在抖音表演的想法。

张晶琪表示,年轻观众虽然能感受到情绪,但是对秦腔本身却并不了解。在秦腔表演中,核心乃“腔”,但是“调”才是精华。为与更多年轻人产生共鸣,经过半年探索、磨合,张晶琪尝试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乐曲歌词改编到秦腔现代戏曲调里,最终找到了“老调新唱”这种适合秦腔线上传播的方式,备受观众青睐。

剧场一场仅能容纳百余人欣赏,但是张晶琪却用直播,让20万人聆听千年戏曲之音,让二十余载的学艺岁月有所出路,让传统戏曲不再古老。近年来,秦腔、陕北民歌、商洛花鼓等秦派非遗,通过直播、短视频屡屡“出圈”。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地区非遗短视频播放达141亿次,是2017年同类播放量的300多倍;非遗直播观看量达5.4亿次,是2019年同类的50多倍。

“第一次收到打赏的时候特别激动,这也激励着我继续坚持将这件事做下去。”随着直播间人数越来越多,打赏也越来越多,张晶琪也用收入更换了更好的设备,“希望粉丝能在闲暇之余,更好地享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与美好体验。”

6月6日,抖音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非遗主播沙龙”,并发布《陕西非遗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平台上陕西地区非遗直播超57万场,用户观看3185万小时。仅过去一年,陕西地区非遗直播超24万场,共6.5亿人次观看;1.9万名陕西非遗主播开播,带来超264万小时技艺演出。

不只戏曲,民歌、曲艺等陕西非遗也纷纷在直播间获得“新票房”。《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64%的陕西非遗主播获打赏支持,获得的金额与获赞数同比增长100%和215%。据统计,在抖音获打赏的前5名陕西非遗项目为秦腔、陕北民歌、眉户、陕北说书、陕北窑洞。

通过直播进行特色文化展演,借由打赏扩宽创收渠道,已成各地非遗在现代“自发造血”的方式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认为,年轻人用直播打赏进行文化消费,地方戏曲、民乐从业者切实获得收入,小众非遗项目由此跨地域打开市场,获得经济“活水”,激发产业活性。

不断增值 内容与渠道并驾齐驱

2021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强调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

作为当前传播力广泛的新媒介,直播、短视频在非遗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一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活跃起来。当好内容与传播渠道相乘,用户踊跃观看、点赞、打赏,使非遗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等待保护的遗产,而在传播者和观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增值,在现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也以更可亲的方式重回大众日常。

秦音陕韵在直播、短视频日渐红火,有赖于“95后”“00后”演员的精彩演绎,观众竞相用点赞、打赏报以认可。汉调桄桄是陕西濒危剧种,从事演出的青年演员全国不到60名,23岁的李雅芝来到抖音演绎武旦、花旦身段,科普相关知识,观众在评论区抒发家乡戏后继有人的喜悦,不少学生也被她分享的行头吸引,萌生参加汉调桄桄社团的兴趣。现在,李雅芝已经把课堂放在了直播间里,未来她还会继续邀请同事们一起参与。

年轻的演员在为濒危剧种传播作出的努力,才使得汉调桄桄独一无二的风格能在直播间被更多人看到、听到、感受到。从线下迈入直播间,让传统艺术被更多人喜爱,又让线上影响力反哺线下,让秦音陕韵被更多人了解。除了年轻一代的创新,还有老一辈传承人的坚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不仅要让小众非遗借直播、短视频走出乡野,更要改善各地从业者的创作、生存环境,让他们在传艺之路上更有尊严。“各地非遗技艺传承的根本在人,普通人通过点赞、打赏等方式主动参与非遗的关注与保护;主播不断焕新表演形式、升级作品形态回馈观众;直播带货为非遗传承人实现市场增收,如此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代代相传。”冷凇说。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起,抖音平台相继联合权威机构,发起助力戏曲传承的“DOU有好戏”、助力传统舞蹈传承的“舞蹈传承”、助力民乐传承的“DOU有国乐”等活动,从资源扶持,专业合作,产品能力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服务非遗从业者展演、创收。据了解,陕西站活动是抖音直播服务非遗传承全国巡回沙龙的第三场。后续,该系列活动将走进更多省份,邀请当地非遗主播、研究机构、媒体同台研讨非遗传播传承。

当媒介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加强非遗保护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数字时代的新文化。希望直播、短视频能够继续服务戏曲、民乐、民歌等非遗艺术在现代传播传承,让代代承袭的艺术精粹绵延不绝,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