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吧!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夏季本来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节,从这一天起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葛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端午挂艾草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秦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文明实践·乐在其‘粽’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端午”活动,让辖区群众了解民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使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活力。
悦享端午 传承文明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渭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溪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6月19日联合开展了“有趣、有料、有活”的端午节活动,庆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趣味射五毒、手绘团扇和书法临摹,端午的浓情在这一静一动的活动中溢满了整个小区。“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形式丰富的端午活动内涵丰富、创意十足,不仅能密切居民联系,愉悦身心,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让居民群众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增进党群鱼水情
6月17日上午,在马庄街道福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浓情喜迎端午节、群干巧手包粽子”趣味活动。在包粽子过程中,大家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亦乐乎!不会包的,拿着粽叶向会包的请教,由生到熟、由笨到巧,这粽子也是越包越好看。手艺好的,把包好的粽子拎起来向大家展示、留影。大家纷纷称赞,赞的真心、被赞的开心,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端午节献上了一份浓浓的喜气。
“端午佳节,香包传情”
为了宣传我国传统节日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让社区居民过个快乐祥和的节日,中医药大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陕西中医药博物馆举办 “端午佳节,香包传情”活动,让社区居民体验中医药文化和包香囊的乐趣,在参与活动中增强节日意识,促进社区和谐,进而增強社区凝聚力。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端午习俗及做香囊经验,大家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装上抽绳和挂绳后,一个个小巧玲珑、沁人心脾的香囊不断从手中“变”出。香囊配料都是由陕西中医药大学医药博物馆提供。香囊虽小,却承载着大家对端午民俗美好的愿望。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传承了端午民俗的传统文化,为端午佳节增添一份浓浓喜气,还加深了邻里间的友好和谐。
稿件来源:秦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