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开启“加速度” 丝路科学城交出年中答卷
陕西
陕西 > 全景 > 正文

西安高新区开启“加速度” 丝路科学城交出年中答卷

原标题:西安高新区开启“加速度” 丝路科学城交出年中答卷

7月5日,国家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显示,西安高新区位列“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十,稳居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西安高新区开启发展“加速度”。

image.png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高新区成功签约114个项目,总投资达1400.14亿元。其中丝路科学城片区,围绕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签约67个项目,总投资额1084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达21个。

自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来,西安以“硬科技”为特色,以丝路科学城为主要承载空间,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丝路科学城持续释放“吸引力”。

立起西北“科创之城”

2021年6月,丝路科学城规划发布并正式启动建设,一经启动丝路科学城就定下了“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的建设目标。两年时间,随着未来创元中心、西安大剧院、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一座科创人才的工作之城、生活之城的形象在西北大地上显现。

高楼次第林立、路线四通八达。丝路科学城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中央创新区作为城市形象门户与赋能中心,吸纳全球科技、金融、创新企业总部集聚,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落地商服、总部类项目11个,总投资约141亿元,包括未来创元中心、盈创中心、丝路创智谷金融中心等。

“中央创新区的城市界面、配套功能已日臻完善,以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为代表的商业配套项目,以西安大剧院、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为代表的公建配套项目高质量建设,城市资源力进一步显现,区域价值被广泛认可。”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高云天介绍道。目前,以都市消费、休闲娱乐、生态文创功能为主的生态文创区中得仪祉湖水利风景区已对外开放。未来,一批文旅综合体、特色小镇、主体公园项目将相继落地,成为富有活力的休闲中心和乐活中心。

硬科技产业区作为高新区经济增量拓展的核心承载空间,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科教优势,精准招引半导体、光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目前,已聚集近4000家企业,形成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汇集三星、比亚迪、中兴通讯、奕斯伟、杨森制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

丝路科学城持续释放“吸引力”

2022年,高新区生产总值实现3104.3亿元。培育出汽车、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星、比亚迪两个产值千亿级企业,助力全市工业发展的实现新突破。

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型动力电池等系列新项目投产达效,丝路科学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是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底气所在,更是西安高新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最佳印证。

4月18日,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签约落地西安科学园。今年以来,丝路科学城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成功招引国内IC设计龙头产研一体化项目,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已签约企业34家,入驻企业16家,加快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招引世界500强博世旗下乘用车核心配套企业,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在生物医药领域,以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医疗服务为突破口,精准引进多肽药物研发领军型企业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招商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新区内已累计建成道路236公里,地铁6号线投入运行,有轨电车、地铁15号线加速建设,交通骨架基本形成;汇集48所小学、17所初中、7所高中及2所双一流大学,拥有3家综合性医院,能够为区内居民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资源;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竹南路公园及9个口袋公园陆续开放,“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进园”初步实现,产城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之城逐渐崛起。(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