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在牛羊自己都敢下河喝水了”——陕南硫铁矿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山清水秀、绿荫蔽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清澈的河水引来水鸟翩跹,随水势蜿蜒,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白河县曾经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再现绿水青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始终按照科学精准、系统彻底的治理思路,扎实推进以白河县硫铁矿区为重点的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污染水质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据监测显示,汉江丹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稳定达标,2023年1月—6月,白河县5个预警监测断面总体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出省断面水质为Ⅱ类,水质整体为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高位推动 持续推进硫铁矿污染治理
“有的小沟里面水的颜色几乎都是红的,和血液颜色差不多,让人看了以后心情非常沉重。”白河县卡子镇凤凰村五组村民陈军回忆起当年硫铁矿区污染最严重时的情景,“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经过多年治理,如今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河道里的水变清了,治理后的地方经过生态修复,土壤安全了,植被也恢复了。”
厚子河、小白石河的污染,源于白河县20世纪硫铁矿的无序滥采。由于当时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硫铁矿废矿渣经氧化在裂隙水和雨水冲刷下形成“磺水”,使沿河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2021年11月24日,布袋沟原貌。
2023年7月14日,治理后的布袋沟。
久久为功,必能成功。“磺水”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协调推动,有力指导,主要领导及5任分管领导亲赴一线调研指导。陕西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7个省级部门和陕南三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制定实施《陕西省硫铁矿水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省级财政筹措10亿元专项治理资金,统筹专项整治。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政府6任分管领导先后到白河县调研督导,研究部署、高位推动治理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环境规划院,分别编制了《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整治规划》),为白河硫铁矿污染治理和汉江丹江流域“举一反三”系统治理明确了总纲和方向。建立并落实驻场督办、定期调度、联合审查和动态评估机制,统筹推动专项整治。安康市、白河县均成立工作专班,把硫铁矿治理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推动落实。形成省级专班驻点督办、市级专班派驻监理、县级专班提级管理合力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
科学治理 积极探索试点先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面对硫铁矿污染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我们不畏困难,积极探索,大胆试验矿硐涌水封堵、废渣处置等适用技术。”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
在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上,陕西省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改善”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用科学精准的调查数据编制治理方案,用系统彻底的治理技术实施项目建设,确保治理质量和效果。省生态环境厅先后赴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等地进行调研,为以白河县硫铁矿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寻找可借鉴的技术路线。
“我们秉承科学审慎的态度,委托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技术团队结合陕西省实际,研究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并在国内广泛征集比选相关治理新技术。”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说。
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总体思路,省级专班办公室在赴贵州省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白河县布袋沟矿点实施中国煤炭地质总局KEP材料封堵矿硐试点项目,取得预期效果,通过技术验收,为封堵废弃硫铁矿矿硐涌水找到了适用的技术路线。目前,KEP材料封堵矿硐技术已在白河县硫铁矿其他矿点和陕南三市其他废弃矿点矿硐封堵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同时,结合陕南地区地质条件,有效规避废渣运输安全风险,因地制宜,审慎推广KEP材料在黑虎垭矿点试点实施原址异位处置废渣的治理模式,为彻底解决白河县废弃硫铁矿污染以及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提供可靠案例。
2022年4月11日,和尚庙桥下原貌。
2023年5月8日,治理后的和尚庙桥下。
“目前,已治理完成的和尚庙、布袋沟两处试点治理工程都是对矿硐进行封堵处理,但两个矿点的矿硐封堵技术路线有所区别。和尚庙矿硐的处理方式是无水的简易封堵,有水的强化封堵;而布袋沟的强化封堵则是用KEP材料注浆全硐封堵,两种方式体现了积极探索的科学治理思路。”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说。
“因为这个山上没有水,我们秉持‘以废治废,引废除废’理念,‘磺水’作为拌合剂再回填到废弃矿硐中。每注1立方米的废弃矿硐,可以消耗1吨废弃的硫铁矿渣,做到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兼顾。”布袋沟矿点施工方负责人刘厚松说。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介绍:“KEP材料注浆封堵项目是在国内广泛征集比选论证新技术后,实施的一个试点项目,已通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技术验收,对开展其他矿点和区域硫铁矿治理,特别是矿硐封堵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强化措施 污染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履行牵头责任,推动建立并落实驻场督办、定期调度、联合审查和动态评估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硫铁矿污染治理。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控制性工程——废石贮存场建设,不避荆棘踏勘选址、迎难而上强力推进。由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带队驻场督办,2022年,累计驻场225天30人(次),2023年,已现场督办94天20人(次),现场研究解决选址、勘察、设计和施工中不断出现的影响工程进度的难点问题,避开可能涉及的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和林地制约等诸多因素,从白河县700余条沟壑中科学比选论证符合条件的贮存场场址,加快推进建设,最终,废石贮存场提前1个月正式投用,为治理工程全面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治理项目评审程序,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审的方式,累计联审项目71个,一次性出具专家意见,并行办理审查手续,简化了审批流程,压缩了审批时间。建立督办台账,每季度调度工作进展,每半年向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专题报告,编发工作简报85期。
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技术团队,每半年对整治工作开展评估,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动态调整治理项目清单和工作任务,确保治理工作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评估显示,治理区域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较2020年相比,pH值显著提升,铁、锰浓度分别下降99.66%、16.79%;“磺水”河段长度由56公里缩短了11公里,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河水流淌着乡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护好每一条河道,留住生态底色,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白河县民众的热切期盼。
“看到每天繁忙的硫铁矿治理施工现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政府的重视,以前牛羊在河里不敢喝水,现在牛羊自己都敢下河喝水了。”白河县卡子镇村干部说。
白河县硫铁矿区需要治理的12处废弃矿点共计废弃矿硐172个,废渣堆35个,废渣量约18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12处需治理的废弃矿点已完成3处矿点治理,封堵矿硐76个,清运废渣19.4万立方米,生态修复3万平方米,废石贮存场建成投用,安全贮渣5万立方米,其余所有矿点治理项目均进入初步设计环节,即将全面实施。
同时,积极推进废渣清运施工和运输道路建设,完成17.7公里废渣清运施工道路和171个运输道路会车点建设,因地制宜,新规划建设一条5公里专用运渣道路,打通了东坝河、西坝河两个矿区运输线,可平均缩短运距20公里,节约62%的运输成本,节省运费3100万元。
一个个事例见证了蝶变,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发展。
举一反三 放大污染综合整治成效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污染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支持当地重修了卡子镇里端沟道路,新建运渣专用线,改造乡村道路、加固受损桥梁,雇用和聘请当地企业员工约2000余人(次)参与基础建设。积极推进白岩头矿点搬迁排险,千方百计加快治理进度,确保了避险群众在2023年春节前回迁。省生态环境厅安排800万元资金支持白河县矿山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推进白河县地质公园申建工作,同步做好污染治理“后半篇文章”。
厚子河的蝶变只是白河县硫铁矿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在扎实开展白河硫铁矿污染治理的同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一反三”同步推进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污染水质专项整治。指导市县推动实施《整治规划》,截至目前,《整治规划》重点区域治理项目积极推进,汉中市略阳县两个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镇巴县3个治理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宁强县1处治理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两个酸性废水应急治理工程已完工,紫阳县1个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旬阳市1个治理项目已启动实施。商洛市镇安县1处治理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商州区1处治理项目已入中央环保专项项目资金库,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丹凤县1处治理项目已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举一反三”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工作中,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咬定目标不放松,扎实推动以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答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绿色答卷,争取更大成效,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陕西实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