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秋芳和她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魏宝宝
她是高级职业农民、市级“土专家”服务团成员、白水县乡土人才;她曾入选“2022年三秦最美巾帼奋斗者”表彰名单,是市级劳动模范、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就是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
林秋芳带头组建了一支百名女子果园专业化托管服务团队,改变了许多农村女性的命运;她创建了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致力于让更多的果农享受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带来的实惠,助力白水苹果做大做强。
“我是农民,只是在苹果地里多做了些努力。”面对外界的夸赞,林秋芳总是谦虚地回应。
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位于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主要从事新优苹果苗木生产、大田机械服务、果品储藏销售与苹果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在林秋芳的带领下,该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推出了全托管、半托管等果园托管模式,积极推广“保姆式”“菜单式”“套餐式”果园托管服务业务,有效解决了广大果农“种不了苹果”和“种不好苹果”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白水苹果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在这种做好做优做强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应运而生的。
建强团队 示范引领优势凸显
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现有146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12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15人,初级工13人。林秋芳是合作社里的“技术能手”“金牌嫁接员”,所以对于想要加入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员,她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筛选。“通过学习培训、实地演练、技能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才有机会加入工作室。”林秋芳说。
如今,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逐步进入正轨,成长为广大果农提升果园管理技能、解决果园生产管理难题、提高苹果产业效能、促进苹果生产科技成果转换的摇篮,也成为践行白水创新苹果科技的示范平台。
立足难点 实施技术创新实践
面对农村苹果种植出现的果树栽植、果树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林秋芳充分发挥自身“头雁效应”,坚持从苗木繁育入手,组建了200多人的女子专业嫁接队,不仅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引导妇女用心学习苗木繁育、果树嫁接等技术,并通过参加培训、实地操作、开展比赛等方式,提振大家学习苗木繁育技能的精气神。同时,她和工作室成员还主动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的专家、果业部门的技术员取经学习,大大提升了团队果树嫁接技术和成活率,实现了取芽、取皮、木芽相接、缠膜等在一分钟内完成,让团队更有“科技范”。
林秋芳创新全托管、半托管等果园托管模式,积极推广“保姆式”“菜单式”“套餐式”果园托管服务业务,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苹果栽培,托管了6万余亩果园,每亩为农户增收达2000元,为果农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实现了果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富有白水特色的果园托管模式。同时,大力推进果园机械化,集成应用新装备,实现了果树施肥、浇水、采摘全程机械化,累计服务周边市县果园面积达60000余亩。
林秋芳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的科技优势,引导乡亲们栽植“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优品种,建起新优品种选育园50亩、示范园300亩,在全县推广“三瑞”系列新品种8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栽植30000余亩。2022年更是圆满完成了白水县委、县政府交给的2000余亩18万株苹果高接换优新品种更替任务,在周边县(市、区)甚至外省市掀起了种植苹果新品种的热潮。
加大宣传 助推白水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带领周边果农学习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不断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工作室依托秋林苹果基地,申请了独立品牌“秋林芳果”,同时积极承办举办省市县果园机械化管理现场推进会等各类会议,开展研学、现场培训、技能比赛等,吸引全国各地的果农特别是乡村妇女前来参观学习,目前累计接待来自山东、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果农6000余人次。疫情防控期间,林秋芳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了果品营销队伍,不仅组织人员外出走市场搞推销,还充分利用“秋林芳果”电商平台、“秋林芳果”实体体验店等形式,帮助果农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服务,平均每天至少向外地出售200多箱白水苹果。林秋芳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苹果丰收时。目前,白水早熟苹果已经大量上市,林秋芳又日益忙碌了起来。作为一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她将以工作室为依托,持续抓好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做实做细冷藏、加工、储藏等配套产业,建立观光台、采摘园、博览园,积极探索建立“苹果+”旅游新业态,打造生态果园,做强做优苹果全产业链,为白水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