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双心 高新而上”| 丝路科学城:“科”字皇冠上“创”硕果

“蓄能双心 高新而上”| 丝路科学城:“科”字皇冠上“创”硕果

在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西安高新区以建设“双中心”为引擎,紧握硬科技发展特色,全力打造丝路科学城。丝路科学城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地,它的发展备受关注,也至关重要。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一年来,建设项目共273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超1680亿元……在这里,产业与科创如双星璀璨,相互辉映,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丝路科学城科学底色愈发浓烈,产业之基越夯实,生态之境越宜人,未来之城“科”之形象越显著。

“科”之基

产业与创新双轮驱动

在“双中心”建设一周年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丝路科学城作为“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世界级科创策源高地。

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阳表示,“丝路科学城将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科创项目企业引培计划、前沿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引育计划、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计划、区域开放协同联动计划,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全球创新资源汇聚于此,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衍生高地。”

聚焦原始创新,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落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科学园建设加快推进,目前丝路科学城已落地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之城,离不开科创项目的加速建设。“一年来,丝路科学城区域累计项目共273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阳表示。其中,中央创新区已累计落地科创、金融类企业总部项目15个。硬科技产业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增产扩能项目、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隆基氢能总装项目等27个项目已竣工;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二期三阶段项目、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一期)、通合西北总部建设项目等28个项目已主体完工,奕斯伟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核心技术攻关。

科创金融、总部集群加速汇聚,为“科”之力量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中央创新区已累计落地科创、金融类企业总部项目15个,未来之瞳总部集群加速成势。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已注册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70余家,基金管理规模超百亿元。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谷)已签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40余家。

“科”之境

“外引内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城市形象门户与赋能中心,丝路科学城在西安高新区政策引领下,坚持招大引强,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打造良好的科创生态环境。

杨阳介绍到“2023年丝路科学城共签约项目138个,10亿元以上43个,总投资1680亿元。围绕光电子、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链的延链和补链,丝路科学城一年来共成功招引工业项目72个,研发类项目12个。”目前,丝路科学城已形成光电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汇集了三星、比亚迪、法士特、强生、隆基氢能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

杨阳表示“今年,我们实现了对企业服务的全覆盖,通过实施项目包抓制,为企业提供前期培训,这些培训涵盖了土地建设、规划手续等各个方面,确保企业顺利起步。此外,我们还为每个企业配备了一名助企专员,以解决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我们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效率,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地为企业解决问题。”通过实施“外引内培”策略,丝路科学城正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双中心”建设注入强大软实力。

“科”之城

民生配套推动产城融合

科技之城的打造,除了硬实力支撑之外,还需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进而成为未来产业衍生高地。

2023年,丝路科学城加快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据介绍,2023年,丝路科学城区域新建市政道路28条、24.1公里,累计通车道路237.2公里,“六横六纵”路网体系日趋完善。华润万象生活、中国供销集团、兰桂坊等商业资源的签约入驻推动文旅商业多元化发展。同时,大仁遗址公园、流光公园等一批综合性公园和口袋公园对外开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以科为名,筑梦未来。丝路科学城将进一步在“科”字上着重发力,增强科创动能,加速项目建设,增强经济活力,提升营商环境,勇担“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重任,让科技之城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技之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