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梁中效 | 从秦山汉水谈华夏之“芯”
陕西
陕西 > 全景 > 正文

《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梁中效 | 从秦山汉水谈华夏之“芯”

由凤凰网陕西与华山论剑西凤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栏目《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从秦岭走来》,以人文秦岭为主脉,走进大秦岭、认知大秦岭、探寻大秦岭,感知秦岭见证下的历史荣光、时代精神、现代意义。

在第三期《从秦岭走来|江流天地贯星汉》节目中,邀请到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汉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中效与秦岭文化学者、作家、诗人王若冰,围绕秦岭南麓的汉水,感知文化源头之所系、文明力量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依,共同探讨汉水之于秦岭,汉水之于中国的精神展现。

梁中效接受《华山论剑大讲堂》栏目组专访

梁中效接受《华山论剑大讲堂》栏目组专访

栏目组:提到秦岭,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秦岭主峰太白山、西岳华山等山脉,而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水则往往被忽略,您认为汉水在汉民族传承、发展过程中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梁中效:第一,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远古圣王崛起的核心。在传说时代,汉水是远古圣王荟萃地带:汉水西部有伏羲、女娲:北部有华胥、黄帝;南部有颛顼、帝喾;中部有唐尧、虞舜;东部有少昊、炎帝。他们融合发展成为“华夏族”。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认为,“华”是华山秦岭、“夏”是汉水。实际上,“华夏族”是以汉水流域为轴心而形成的,奠定了汉水流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汉水流域是三代至春秋战国四方百族融合的中心,是秦汉大一统南北与东西文化融合的高地,在“华夏族”向“汉族”演变,以及汉族的最终形成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影响。《左传》记载:“以服事诸夏。”“楚食华夏。”“商不谋夏,夷不乱华。”由此可知,我国人民从古代起,就自称诸夏、华夏,或单称夏或华,“华夏”意味着美好、繁荣的中原地区繁衍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后来华夏族融合了藏缅族、吐火罗人、东夷、通古斯族、西戎、祝融氏、蚩尤后代、匈奴、鲜卑等。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

汉水流域是西汉、东汉、蜀汉三汉王朝的发祥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碑作“诋”)焉。”“汉沔彪炳,灵光上照。在天鉴为云汉,于地画为梁州”。汉水流域不仅促进了华夏族与汉族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赋予汉族以美名,更重要的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朝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汉人”以高度自信的文化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汉族”第一次在世界文明史上大放异彩,影响深远。以汉水流域为轴心,中华文明的第一次大一统、大转型、大整合;中华各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进步;丝绸之路的第一次大开拓、世界文明的第一次大交流等,这一切最大的硕果就是汉族的形成发展与豪迈自信,进而又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跨越与世界文明的进步。

汉水与渭水紧紧依偎在秦岭的怀抱,形成一山两河(即秦岭与汉水、渭河)的中华祖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汉族形成发展的核心。但汉水—汉中—汉国—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这一脉相承的文化轨迹则源于汉水。

汉江

汉江

栏目组:夏商周时期,汉水可说是一条“水上青铜之路”,那么汉水在青铜时代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梁中效:首先,汉水流域是青铜时代“金三品”(即金、锡、铜)运输的大通道。东汉文学家蔡邕在《汉津赋》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汉水的交通地位。“南援三洲,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先秦时运的货就有青铜。《尚书·禹贡》中历数九州之方物,产“金三品”的只有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位于黄河流域的商王朝要想铸造青铜器,就必须从长江流域获得原料。夏、商、周三朝,势力都延伸到汉水流域,将江汉之间的地区当作自己的“南土”,汉水可说是一条“水上青铜之路”,是运送铜料的重要交通线。汉水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条联通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通道,在古代中国它是独一无二的天然黄金水道,它的可利用性甚至超过了黄河和长江。章太炎先生在《訄书》里说:“汉之左右,谓之夏楚”,左华夏,右荆楚,说明了汉水是连结两地的黄金水道。

其次,周昭王南征荆楚,实际上是为了夺取铜原料,控制汉水黄金水道,在这一过程产生了汉水女神。周昭王曾多次率兵亲渡汉水南征,征讨对象还是荆楚,讨伐获得的战利品是金,也就是铜。周昭王最后把命都交给了汉水,与延娟、延娱(即汉水女神)溺死在汉水中。唐代诗人梁洽的《观汉水》:“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正是对周昭王与汉水女神的描写。

再次,夏商周三代在汉水流域留存下来众多的青铜器,标志青铜文明时代的发展水平,尤以汉水中下游交汇处随州曾乙侯墓编钟最为有名。

《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梁中效 | 从秦山汉水谈华夏之“芯”

城固县出土的人首铜面具

城固县出土的人首铜面具

栏目组:汉水自古以来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如今,汉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您认为汉水对中华文明复兴有何意义?

梁中效:其一,汉水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水源地,在未来中华江河文明的大格局中,唯有汉水既可影响长江、又可影响黄河。美丽中国的建设,汉水流域地位独特。特别是京、津与中原城市群的崛起繁荣,将依赖甘甜的汉江水。

其二,汉水位于北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面长江经济带之间,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将会形成江河之间汉江美的奇观,以迷人的绿色联通南北两大经济带。

其三,汉江流域位于以西安、兰州为核心的关陇经济区,郑州、洛阳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双城都市圈,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等四大经济区之间,其生态作用、纽带作用、廊道作用、屏障作用不可替代。

其四,汉水位于大格局“一山两河”(即秦巴山地与黄河、长江)壮美的生态体系之间,是中华大地的“绿芯”。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大保护,要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大保护。在这一宏大的“一山两河”生态大保护与中华文明大复兴的战略格局中,汉水位于中心,其生态与文明轴心的地位将更加辉煌。

汉水,中华文明的轴心,荟萃江河,挺起华夏文化的脊梁;

汉水,中国大地的绿芯,联袂江河,舞起天地之中的彩带;

汉水,汉家发祥的圆心,融通江河,树起汉风汉族的标识;

汉水,文明复兴的核心,沟通江河,腾起龙凤呈祥的未来。

《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梁中效 | 从秦山汉水谈华夏之“芯”

梁中效为《华山论剑大讲堂》栏目寄语

梁中效为《华山论剑大讲堂》栏目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