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首个“非遗在社区”生产性保护示范点来了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西安首个“非遗在社区”生产性保护示范点来了

原标题:西安首个“非遗在社区”生产性保护示范点来了

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一字之差,将西安非遗保护工作推向“活态传承”领域。8日,西安首个“非遗在社区”生产性保护示范点落户新园社区。由此,西安市非遗保护由原来单一模式的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到非遗生活化、民众化领域。

马小燕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布堆画传承人,她的布堆画是这次非遗落地新园社区的项目之一。马小燕有自己的工作室,算上她,工作室有5个固定的手工业者。

“每月我们布堆画材料包的需求在1000个左右,仅靠我们几个根本忙不过来,这次工作室落地社区后,可以吸收喜欢做手工的群众,我们负责教,大家学会后可以在家做布堆画材料包,我们再回收。”

袁娜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关中绣球传承人,她的关中绣球也是落地新园社区的两个项目之一。她制作的关中绣球不仅在线下很受欢迎,在“学习强国”APP“非遗传承”板块特色项目里也很受关注。

“我一直很想开个实体小店,但是目前工作室就我一个人,一旦开店,就怕供不上货。毕竟绣球是纯手工制作的,不是批发来的。”袁娜说,有了社区工作室,就等于有了帮手。如果手把手地教,不出半年,就能做得不错了。

袁娜说,等社区工作室慢慢开展起来,她会考虑在大唐不夜城开一家非遗文创小店,让更多喜欢非遗文化的人有机会看到关中绣球,让关中绣球走得更远。

新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高静告诉记者,社区里有一些就业困难的家庭,也有陪读的宝爸宝妈,他们对灵活就业有很大的需求,这次落地的两个非遗项目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可以说,“非遗在社区”活动既推广了非遗文化,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也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非遗在社区’活动对社区群众和非遗传承人来说是‘双赢’。以前‘非遗进社区’是将非遗项目通过非遗传承人展示到群众面前,大家是近距离地欣赏。而‘非遗在社区’强调非遗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融入社区和民众生活之中,强化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能力。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让非遗更好地回归生活、回归民间,让非遗更有意思。‘非遗在社区’既帮助社区居民实现了灵活就业,也帮助了有能力的传承人实现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实现产业化转型。”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