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白立超 | 走进秦岭 感悟山与国的精神交融(下)

《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对话白立超 | 走进秦岭 感悟山与国的精神交融(下)

近日,由凤凰网陕西与华山论剑西凤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栏目《华山论剑大讲堂》第二季《从秦岭走来》正在热播中。栏目以人文秦岭为主脉,走进大秦岭、认知大秦岭、探寻大秦岭,影像化解读秦岭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彰显秦岭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孕育地和塑造者的历史角色。

第四期《从秦岭走来|文渊流长济天下》栏目播出后,凤凰网陕西对话本期嘉宾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人白立超,沿着秦岭山脉,翻开中国历史的书页;穿越终南山麓,邂逅历代名人的足迹;探秘秦岭深处,感悟山水交融中的文脉传承与中国精神。

栏目组:如今,很多高校教授逐步走出课堂,迎接全媒体时代多元传播环境,将“历史课堂”搬上网络,结合您个人经历,您认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文化?

白立超:其实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讨论的话题,不同的学者秉持的信念也不一样。我们一定听说过很多人呼吁高校教授走出象牙塔,也一定看到一些人对高校教师走入社会的非议。我觉得关键就是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作为一个高校历史教师,就是要有一些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文化作品,包括学术普及著作的撰写,协助一些文化普及影视节目的录制等等。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法律讲堂(文史版)》这样大型节目,如果作为学者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或者有机会担任学术顾问,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我始终认为高校教师有两重身份,一重身份是教师、科研工作者,这是主业。高校历史教师进行精深的专业研究,遵循历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深刻探讨历史的真善美,在这个方面一定要能够用专业表达方式,撰写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我们姑且称之为庙堂之学。同时,社会民众也有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这也需要学有余力的学者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是第二重身份,就是准确历史知识、历史观念的传播者。事实上,历史学从来都不是仅仅束之高阁的庙堂之学,还要服务社会,普及大众,让历史学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用,使人们从历史中受益,此姑且称之为社会之学。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发声,很多人可能学术功底并不扎实,甚至为了迎合大众,追求流量,流于庸俗。这就需要历史学者站出来发声,写出像吕思勉《三国史话》那样有分量的历史通俗作品。历史通俗作品与学术专著相比,主要的区分在于表现形式,历史通俗作品更多要求语言流畅、表述生动、深入浅出、可读性强,而其在学术精神、史学卓见等方面与学术专著则是一致的。只有对历史有精深研究的学者,才能写出有史识的一流通俗作品。

在一个多媒体为主导的社会,为什么我仍然要强调通俗作品的写作呢?可能学历史的人都看上去不那么潮,甚至有些守旧,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守正。可能大家也发现了,现在纸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说比重越来越低,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回归真正的纸质阅读。就我的理解而言,我不反对多媒体,但是多媒体始终无法替代纸质阅读带来的那种充实感和宁静感。

栏目组:终南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座山,也是精神上的一座山,您如何理解其对“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万千气象、中国精神”的大国形象的体现。

白立超:秦岭横穿中国中部地区,是南北不同形态地理和气候的重要分界线。秦岭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文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华夏文明的龙脉。

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中华文明。“周原”膴膴,沣水和它两岸的丰镐孕育了周人的文明。“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见证了秦人发展的历程,承载了秦人气吞山河底气,秦人最终实现了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展现的是汉帝国的崛起历程,龙首原上的汉长安城孕育了西汉的辉煌。隋唐长安城空前的规模、宏伟的建筑、规范的布局,至今仍然让我们惊叹不已。无论秦咸阳城的“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还是汉长安城“斗城”的设计,亦或是后来隋唐长安城“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的全面规划,都在不同细节中展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思想,有“人副天数”的表达,有“万物一体”的思想,也有“民胞物与”的观念,这些思想的核心精神就是人应当有敬畏之心,其中既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又有人应当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意识,也有主动担当的情怀。

这里的山水,承载了中国的精神。中国精神内涵丰富,是中国人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就是从历史中提炼而来,周秦汉唐的历史进程、文明创建是重要的内容。周秦汉唐时期,中国实现了不同形式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精神在此孕育、生发。中国人的自强不息、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中国人的生生不息、中国人的和而不同、中国人的实事求是、中国人的包容大气,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举手投足之间展现的是我们的中国气质,我们的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