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出席,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建平表示,一年来,汉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建设生态城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不断深化“三个年”活动,努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汉中贡献。
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 当好秦巴生态卫士
“我们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2023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王建平表示,汉中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始终以最严要求抓好秦岭和巴山生态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64%,湿地面积达392.74平方千米。汉中市朱鹮野生种群突破7000只,今年7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朱鹮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去年以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4.1公顷,创建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绿色矿山,7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纵深推进“气化汉中”建设,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万个。
全力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招引产业项目1615个
汉中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狠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99项,有力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建设产业链群。优化产业和生产力布局,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招商,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特色农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去年以来,招引产业项目1615个、总投资2662.9亿元,实施延链补链项目454个、总投资29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1%、24.3%、23%。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起以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等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冬油菜制种基地、西北最大的食用菌和生猪生产基地。特别是大力发展非遗特色产业,藤编、羌绣等非遗产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带动6万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
打造省级示范村84个 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440个
汉中持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宜居宜游的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打造“汉风古韵”的城市名片。谋划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781个,实施城市提品质补短板项目267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城市井然有序成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省级示范村84个、市级重点村151个,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民宿集群,建成109家民宿,年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每逢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去年以来,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440个,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4个,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7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3个,青木川、华阳、火烧店等特色小镇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挖掘和展现汉中独特魅力 上半年接待游客3165万人次
汉中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个,市博物馆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去年8月以来全市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举办陕南民歌节、全省首届传统手工技艺非遗展等活动,建成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国家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遗特色示范县(镇、街区)8个、省级非遗工坊9家,羌绣、藤编、漆器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罐罐茶、麻辣鸡、核桃馍等一批非遗特色美食深受消费者青睐。强化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旅、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举办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40余条,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2处,成功举办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汉中站)等体育赛事活动,全市旅游市场人气火爆,上半年接待游客3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亿元。强化公共文化建设。去年以来,达标提升431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78个,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个。
拓展本地就业岗位18.7万个 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
汉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持续稳就业促增收。去年以来,拓展本地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1.5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扶持创业实体4856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水电气暖网路“六个民心工程”,去年以来,新增天然气用户8.09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惠及36万余名群众,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新建5G基站2038座。建成智能充电桩4362个,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20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达标率居全省前列。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守好发展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26%。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再获丰收。
针对“下一步汉中将如何做大做强这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这一问题,王建平表示,汉中聚焦打造“西汉蓉”(西安—汉中—成都)航空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努力建设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焦打造西部重要现代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民用核材料研究运用,打造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核材料、工业大宗固废等5条子产业链。聚焦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和康养、体育、商贸等业态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景区旅游、乡村旅游、文娱演艺、文化创意、商旅融合、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出版印刷等8条子产业链。聚焦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新能源基地,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输配电网等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新型能源、传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3条子产业链。聚焦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粮油、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果业、畜牧、渔业、蚕桑、非遗等10条子产业链。
“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打造大健康、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链群,加快构建具有汉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王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