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界变化的注脚,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凤凰网陕西原生栏目《文物三候》,以文明、文化、文物为主线,以科技 赋能,感受节气的流转,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底蕴。
文物三候 | 处暑至,凉风起;处暑至,粒实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凉爽秋季的开始。在这个过渡期,天气逐渐转凉,农作物进入最后的生长阶段,预示着丰收的到来。节气变化中的凉风渐起,丝丝凉意沁入心脾,而秋雨的淅沥使得落叶如画,人间恬淡柔情。
本期《文物三候》带您了解出土于榆林石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玉雕人头像。玉雕人头像玉面圆润光滑,蜡质光泽,色泽柔和淡雅,头像面容安详,神态自然,圆脸,腮帮微鼓,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或小冠,鹰钩鼻,口外凸而微张,似微笑状,正反两面各有一只橄榄形无珠大眼,大耳突出于脑后,下颌微收,其下为细短颈。整个玉雕人头像造型逼真,生动传神,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的石峁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这座公元前2300年的王都古城,彻底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和中华文明起源。时空流转,四季更迭,让我们横跨千年,透过石峁遗址中的玉雕人头像,去触摸中华文明鲜活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