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古色,天地一轮秋。
9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秋诗会如约而至。在唐诗的故乡西安,爱好诗歌的人们在月下以诗为媒,用诗句倾诉着涌动在人间最美好的乡情、亲情与爱情。在这流光溢彩的长安月夜,熠熠生辉的诗句不仅可以在赛诗会上比拼胜负,更可以抒发心中奔涌的情感……
在中秋诗会中,找到表白西安的那份深情。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盛世长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辉煌。来自主持人龙洋的问候热情洋溢又清丽雅致,令全场为之赞叹。
观众席上,小姐姐们全体身着唐制盛装,相聚西安灞河之畔,她们云髻高耸、环佩叮当,为选手们的才思鼓与呼,为嘉宾康震、杨雨解读诗词时频出的金句叫好喝彩,尽显长安大唐女子的娇媚与飒爽。
龙洋和康震也被观众们的盛装“美到了”,直夸这是泱泱大国文化自信的体现。
夜幕下,西安灞河之畔的十四运会主场馆在霓虹环绕中似流线型的花瓣,数字制造的“琼楼玉宇”安置其间,恰似“天上宫阙”。眼前的胜景,像是对诗词里描写的唐代长安中秋月夜的回溯。这一晚,在灞河之畔演绎的不仅仅是关于诗词的盛会,更是对于梦幻般“唐诗之城”——西安的一次完美展示。
一轮明月,寄托着华夏儿女无尽的思念与浪漫。自春秋以来,中秋拜月习俗传承至今,中华儿女此刻对团圆的期盼达到一年之中的高峰。西安是康震的故乡,2024中秋诗会上,康震向观众抒发着自己对家乡的深情:“中秋月朗,尽在长安;中秋月圆,尽在西安!”
节目中,以三组家庭为单位进行了诗词知识问答。大家用诗词寄托情感,用古人隽永的诗句诉说着平凡人家的动人故事。
乡情、亲情、爱情在这个美妙的长安月夜里,通过诗词绽放出人性之光,打动着荧屏前千千万万的观众,在诗词中体悟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
“山河诗长安”的美好也从总台春晚一直延续到了中秋诗会。深受《长安三万里》“山河诗长安”的影响,康震以丹青作画,在中秋诗会上描摹了3幅与月相关的中式美景图。其中包括李白观月之倒影、云之积聚而产生的瑰丽想象,对应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游子望月、伫立庭院,对应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把酒问月则画出了辛弃疾见中秋皓月洒万里金波而想出的妙喻:“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康震老师落笔之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幕让现场观众和荧屏前的观众无限惊叹:“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之韵在此时此刻是如此隽永美好,令人神往!”
在网友盛赞中,找到属于西安的那份诗境。
总台2024中秋诗会视频截图
“现场舞美效果太梦幻了,再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如幻梦境!”
“长安三万里,诗从未让你失恋。”
“唐诗和长安最配。”
……
昨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的2024中秋诗会第一期播出后,在各大社交媒体引发极大反响。网友们纷纷表示,节目以长安为背景,连接了一座时光的桥梁,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让人们沉浸在如诗如画的 “中秋诗境” 中。
据了解,此次中秋诗会围绕中秋文化的独特内涵,运用先进技术,融合绘画、皮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打造梦幻般的 “中秋诗境”。
节目在创新方面尤为突出,尤其是其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从古到今,以科技展现流动的时空,中秋诗会以诗词为媒,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天涯共此时”的神奇场景。这种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不仅让观众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共赏明月,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记者了解到,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2024中秋诗会#、#山河诗长安#、#2024中秋诗会与您相约诗意长安#、#团圆中秋月明长安#、#诗词里的西安#等微博话题不断转发跟评,西安的美食、美景、汉服、诗韵等话题搜索量持续升温。
将诗意洒满 “团圆路”,这是独属于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西安市民马小强表示,让古诗词解锁中秋新体验,不仅加大了西安的宣传力度,还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诗词的广泛传播。网友“秦腔2024”表示,中秋诗会再现了西安美味中秋、文化中秋、诗意中秋,见证了千年古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辉煌。
在名家心目中,找到体现西安的那首诗词。
记者通过连日采访,寻找到西安城中不少爱诗名家,聆听他们心中那些诗与城的故事,走进他们心中最能体现诗意西安的那首诗。
在诗中,看尽长安的千种风流
秋天的长安景色最为清爽宜人。终南山色间,有着“云风相吹嘘”的惬意,亦不乏“镜天无一毫”的明净。当夜幕渐至,一轮千年月映照着盛世长安城,纵使时光荏苒,平坦开阔的朱雀大街依旧车水马龙。
长安,自古便有千种风流。山河壮丽的长安、街衢繁华的长安、物流通达的长安、风情旖旎的长安……在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炜评眼中,与这座城有关的种种绮丽多姿,几乎都能从唐诗中寻到写照。“一座长安城,展现在卢照邻笔下,是‘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展现在王维笔下,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现在李白笔下,是‘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展现在岑参笔下,是‘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展现在韦应物笔下,是‘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隔着千载岁月寻找长安的影踪,刘炜评说,自己从一首首古诗中,亦能看见那属于古长安的都市场景和众生情态——有“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也有“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有“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也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若要推荐一首最能体现‘诗意长安’的诗,我愿举出常建的《落第长安》。这首诗写出了一名举子即使一时落第,却踔厉奋发、直面现实、保持自信的精神‘心电图’,也可以说是盛唐读书人‘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一个剪影。”刘炜评说。
在诗中,品读盛世长安、青春西安
千年一城韵,半部《全唐诗》。清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浩浩900卷,收录近4.9万首唐诗,其中与西安相关联的唐诗举不胜举。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纷至沓来为长安写诗,也难怪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诗词的原乡就在长安。
“长安是盛唐之都,也是唐诗之都,说起中国的诗词,绕不开唐朝。”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许晓春说,自己心中最能呈现“诗意长安”的诗,莫过于著名诗人王维的那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在许晓春眼中,这首诗最能体现长安之大气象,“盛世长安,万国来朝,这首诗表现了唐朝最辉煌的景象。”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认为,唐诗、唐韵、唐风,不仅属于唐代,属于整个历史,同样属于现代,属于现代人,尤其属于现代年轻人。也正因此,在肖云儒心中,自己最钟情的、能呈现诗意西安的唐诗,当属杨炯的《骢马》:“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肖云儒说,在诗文背后,是一位“长安侠少年”骑着一匹千里马飞奔在大路上的景象,“这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 ,可以说是盛唐长安和盛唐精神的整体形象,不也正是今日西安的一个意象吗?”
在诗中,感受长安城的诗意生活
在西安,品古诗,人们心之所向的不仅是了解历史,也不仅是走近名人,更是有“在地感”地去体味那独特的恣意浪漫与诗意生活——曾经,无数文人骚客到访于此,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留下篇篇佳作千古传诵。而今,行走在千年古都的街巷阡陌,诗意的长安依旧带着温热的气息与你相遇:这里雪有影,水有纹,雨有痕,花鸟有情,草木有心,人有赤诚。
刘炜评在受访时,不禁提起自己心中一个与长安城相关联的“唐诗故事”:公元822年三四月间的某一天,一场春雨过后,京城风光愈发迷人。3位年过五旬、同朝为官的诗人相约游玩曲江。他们是水部员外郎张籍、吏部侍郎韩愈、中书舍人白居易。张韩二人按时到了曲江,却迟迟不见白氏踪影,韩愈遂写了一首绝句,题为《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询问白居易何故爽约:“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白居易收阅,也以绝句作答,题为《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意译:“抱歉了二位才兄,家院新种的红樱树正在开花,我正陶醉其旁,且觉得曲江雨后道路泥泞,游人太多太闹,故今天出游兴趣不大,恕不奉陪了。”
“我举这则‘城南旧事’,意在说明唐人的‘诗意栖居’固然展现在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里,但也往往见诸不同阶层人士由寻常交往所生发的歌吟之中。”刘炜评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长安,是产生这类作品最多的地方,那时长安城里人们的日常生活,充盈和跃动着令我们自愧弗如的好情致、好意态。
在诗中,体味“长相思,在长安”
时光,在斗转星移中渐行渐远,长安,披一身古风韵致穿越千年,这其中,有雄浑,有清丽。
正如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安财经大学教授李晓刚同时钟情于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认为它们二者最能代表“诗意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通过诗人的笔触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意美感;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仅展现了春雨的珍贵和细腻,也体现了早春景色的清新与生机,还融入了长安城的繁华背景和韩愈的文学造诣,显得格外生动、饱满、富有韵味。”李晓刚说。
诗里的“长安书写”,为今人留下了许多真切的历史场景,也被当代人在畅情抒怀时一次次被“激活今用”。“记得有一年6月,我们学校去外地招生的老师要我拟一则能展现‘长安魅力’的广告词,我立刻想到李白和杜甫的精彩诗句,就把它们组合起来发了去:‘长相思,在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老师们都称好。”刘炜评笑着说,这首“组合诗”,前二句出自诗仙的《长相思》,后一句出自诗圣的《秋兴八首》,“两首诗都作于诗人离开长安后的岁月,展现了对长安城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今人对“在长安,咏首诗”的执念,也许来自于那沉淀在岁月深处却仍熠熠生辉的中华灿烂文明中,以及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中。
在美食文化中,找到代表西安的那种味道。
主持人和节目嘉宾品尝特色biangbiang面。(总台2024中秋诗会节目组供图)
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时空仿佛穿越千年,唐菓子、biangbiang面、肉夹馍等西安美食在节目中充分展示,美食与诗词在此刻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与美食的双重盛宴,再现了西安“国际美食之都”的独特魅力。
跨越千年 诉说唐代的风雅与智慧
在盛唐时期的宫廷与民间非常盛行的唐菓子,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每到中秋之夜,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唐菓子,成为当时中秋盛行的生活仪式。
唐菓子多以四季、二十四节气、花鸟等为制作原型。节目中,唐菓子在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笑手中,经过揉、捏、压、推、剪,软软的一团面变成了一朵朵造型逼真、色彩绚丽的花朵,观之似鲜花着锦,食之令味蕾惊艳,宛如一件件艺术品。
唐朝以其辉煌的文明和开放的社会风貌,留下了无数令人向往的文化遗产,而唐菓子作为唐朝的美食瑰宝,不只是一种点心,更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外观,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雅与智慧。
9月13日,记者见到谭笑时,她正忙着给客户清点货品,“今年中秋节,我们的唐菓子特别受欢迎,一个星期前就已经预订一空。”谭笑说。
守正创新 将西安美食发扬光大
节目中第二个出场的是西安厨师史岁庆。他带来了擀面皮、揪面片儿、羊肉饸饹、羊肉面、麻食子、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手擀面、荞面饸饹、秦镇米皮、肉夹馍、酸汤水饺等陕西美食,让人垂涎三尺。
节目中,史岁庆还变身为“考官”。“西安是美食之都,也是诗词之都。下面我的问题是‘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请问诗词中的‘秦人汤饼’指的是我桌上的哪一道西安美食?”史岁庆问道。
“臊子面!”当三组家庭不约而同地说出答案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作为西安餐饮的从业者,能够登上央视舞台,传播西安的美食文化,我感到很骄傲!”史岁庆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身为西安瑛煌酒店的厨师长,史岁庆带了20多人的团队来到录制现场,为的就是想将最地道的西安美食呈现给全国观众。史岁庆说,白居易曾写下“樽罌溢九酝,水陆罗八珍”的诗句。如今西安的美食不仅赓续了唐代美食文化,还反映出西安人热情好客、豪爽耿直的性格。今后他将守正创新,继续将西安美食发扬光大。
美食之都 开创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在开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贡献中,今人很熟悉的‘菜肴’‘馔饮’‘筵席’的出现与发展,都得益于古代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朱立挺举例说,肴文化——肴的出现问世于长安镐京的“周八珍”,不仅开了中国烹饪的先河,而且成了中国烹饪的典范;馔文化——西安城乡流行的石子馍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石烹法,糯米红枣合制的甑糕是由中国最初发明蒸汽原理的炊具——铁甑蒸制的;筵文化——筵宴的基本特征是聚餐性、规格化和社交性,而具有聚餐性、规格化和社交性的最早筵宴为周王室的“礼筵”。“可以说西安开创了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烹饪理论的起源。”朱立挺说。
近年来,西安正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将发挥餐饮业对国际消费城市的承载作用,大力发展西安地域特色美食和天南海北菜系的多元化餐饮业,扩大“舌尖上的西安” 全球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传古承今的“国际美食之都”。
如今在西安的白鹿仓、北院门、永兴坊、大唐西市等美食街区,星巴克、喜茶等时尚轻餐遍地开花,餐饮业态愈加丰富,川、粤、湘、徽等外埠菜,日韩料理、巴西烧烤、法国大菜等国外美食随处可见,逐步形成了包含老字号、陕菜系、外来菜系、特色街区餐饮、商超综合体餐饮、日韩和西餐等丰富多元的餐饮品牌体系,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全球美食。
有网友评价:“西安是一座因为美食就会让人爱上的城市。”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西安,也正以最具活力生机的新形象,期待全世界友人的到来。
来源:西安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