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父亲山”到“母亲河”,西安遇见济南!
秦岭,是中国人的“父亲山”
也是西安人抬头可望的“精神所在”
他滋养了多条
同属黄河水系的河流
“八水绕长安”
是历史上的长安地理概述
也是今天的西安生态图景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
也是济南人的“城中河”
她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出发
5464公里水流泱泱千折百回
从济南城北穿城而过
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
当发源自秦岭的
沣、涝、潏、滈、浐、灞等河流
一路润泽西安城
向北汇入渭河
当渭河这一黄河最大支流
奔赴潼关,注入黄河
西安便“翻山越岭”
遇见了济南
一水相连,命运与共。
两座副省级省会城市,因一条河流有了共同的担当,肩负起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水脉连接着文脉
河流千里,诗词隽永
当我们的视线从大河的宽度
延伸到历史的广度
可以发现
两座城市还有另一种
“浪漫”的渊源
长安诗意在,文脉贯古今。
唐时,无数文人骚客到访长安,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樊川、五陵、曲江、乐游原……这些今天西安仍在使用的地名,曾频繁出现在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中。
刚刚过去的中秋之夜,一场全国瞩目的《中秋诗会》,让西安成为无数国人心之向往的“诗歌之城”。
济南,李清照、辛弃疾的家乡。悠悠宋韵不老,伴随泉水叮咚,浸润着一城文学的神驰与向往。
唐诗与宋词,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韵律,今天还在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流传。
如今
你可以行走在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诗词大道
随时与陌生人对一句唐诗
仿佛长安近在眼前
也可以来到
济南大明湖畔超然楼下
参与一场诗词擂台赛
吟诵悠悠宋韵不老
从“父亲山”奔赴“母亲河”
山一程水一程波澜壮阔
新丝路吹响“集结号”
钢铁驼队合力致远
西安与济南
齐力叩响对外开放之门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
强化国际交往功能
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共同唱响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的凯歌
“大道如青天”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西安地处国家地理几何中心,已开通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一条国际贸易“黄金通道”已然形成,“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盛景于此再现。
“青山遮不住”
北接京津冀,东临太平洋,地处京沪黄金节点,中欧班列是济南进一步开放的通途。目前,济南中欧班列运营线路通达22个国家49个城市。货运量由2017年的0.38万吨增至2023年的97.53万吨。
乘风破浪
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
砥砺前行
在崭新未来中奋发蓄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创新名城”是千年古都西安的新名片。
目前,西安正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5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01.08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在世界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科技集群Top100”中,西安排名全球第18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科技创新的“未来之城”是济南为之奋斗的新Title。
自2018年以来,济南市先后引进了13家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重点项目,突破电磁、激光、空天等领域“卡脖子”技术32项,全球最大直径智能化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正式下线,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服务平台已在济南超算中心部署……
济南正在加速、加力奔跑,科技创新的活力正成为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023年,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排名从第57位上升到第32位。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好客山东!泉城济南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