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咸阳城市建设发展成就综述
陕西
陕西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咸阳城市建设发展成就综述

原标题: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咸阳城市建设发展成就综述

一座座公园美景如画,一条条道路宽阔顺畅、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座座桥梁连接城之南北……如今,行走在咸阳大地,目及之处皆是秀色,耳畔萦绕皆是欢歌。

75年来,咸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实现大突破,一幅记载着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气势如虹。

图片

咸阳城区风光。

2021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百强榜单》;2022年,荣登全国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榜单;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咸阳华丽转身羽化蝶变,一个天蓝水绿、花红景美、生态宜居的咸阳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统揽,以民生保障为己任,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不断刻画城市建设的全新维度。

高点定位

全域推进

筑宜居幸福城

建国初,咸阳城旧、路窄,人们为生计而忙碌;今天,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力度的加大,咸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西咸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市上下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集中精力抓建设,一心一意为人民。

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先后9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较大的编制或调整。“十五”期间,以超过前50年的总和将固定资产投资量注入城市。

2007年,咸阳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城市建设目标,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和小打小闹,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当年,累计完成了118项城建实事项目,也拉开了打造一个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历史人文特色与现代文明气息相得益彰的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帷幕。

“十二五”期间,咸阳始终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16个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22.9亿元;实施了中心城市“6+3”工程,启动三年改造提升计划,年度投资79亿元实施了148个重点城建项目;全市10.5万群众告别老旧危房、喜迁新居;打通城市断头路,新建道路118.3公里,改造道路30.3公里……

“十三五”,咸阳确立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建成通车、三期开工建设;规划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带,“三城两带”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99亿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持续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突破在不断上演。

2021年4月,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咸阳规划编制全面提速。

“十四五”期间,建成大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初步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35年主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200万……

一次次适应发展的科学规划,让咸阳这座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一次次倾力投入,让咸阳的城市功能日渐完善;一个个市政民生项目的建成投用,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

着眼长远

完善功能

打造魅力幸福城

初秋时节,走进钓鱼台公园,微风轻拂、碧波荡漾,色彩鲜艳的步道平坦整洁,是市民散步、骑行的最佳场所,在这里或徜徉花海,或浅步慢行,尽情呼吸城市绿肺带来的清新空气。

不同于市内其他公园,钓鱼台公园在钓鱼台遗址上还原历史,湖边用石材铺设的聚贤广场庄重大气,地雕文字详细介绍了姜太公的生平,市民可身临其境了解姜太公渭水垂钓的美丽传说,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

秋色正好,适宜登高远眺。

除了提升改造的钓鱼台公园,俯瞰咸阳城区:素有“渭水之滨、绿色明珠”之称的渭滨公园,以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以秦汉风格为建筑基调的古渡公园,彩虹桥健身口袋公园、塔尔坡口袋公园、咸阳桥北口袋公园等一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而咸阳的公园要从1959年说起。

1959年,咸阳人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园——渭滨公园。1989年,古渡公园开始建设,这两项工程,成了最大的惠民工程。

2005年,市委市政府以强大的责任心和为民谋福利的雄壮气魄,以天工造物般的手法,打造了咸阳湖一期工程,并实施了绿化和景观园林,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生态园林和水景观。

2016年,咸阳湖二期气盾坝如期立坝蓄水。当年,两寺渡公园也对外开放。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咸阳城市文旅新品牌和新亮点,2023年,对渭滨公园、古渡公园和钓鱼台公园进行改造提升,2024年“五一”期间全新开园。绿色成为了咸阳生态文明的底色。

咸阳,因水而得名,桥就成为了连接城市交通路网、互联互通的象征和标志。

据记载,咸阳架设桥梁的历史,从战国开始,历经各代,境内计有古桥梁50余座。由于历史变迁,现存古桥多属明、清时期所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咸阳架设桥梁的脚步仍在继续向前。

1954年,咸阳市区渭河公路大桥建成;

1983年,市区第一座立交桥在新兴路建成通车;

2023年,继咸阳桥、渭城桥、秦都桥、上林桥之后,连接渭河南北两岸的第五座纽带大桥——咸阳渭河高新大桥建成通车;

今年8月1日,彩虹二路高架桥开放通车;

……

一座座长桥带着历史的厚重,赓续着咸阳奋进的脉搏。

人民受益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7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始终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发展为民生”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精品工程,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探索出一条水城融合、绿色宜居、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之路。

修建人行天桥、停车场、垃圾处理场,优化城市环境,给市民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

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打通城市路网,缓解汛期压力;

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彩虹一路跨渭河大桥、二厂路下穿陇海铁路隧道等,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

……

这座城市每一年每一处都在悄然变化。如今的咸阳,“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全市上下也正大步向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迈进。

提升环境

精细管理

建设品质幸福城

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住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加大城市更新力度。

走进陕棉八厂北生活区,一栋栋粉刷一新的橙色楼宇、平整宽阔的路面、智能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主路围墙上的党史历史长廊,门口的景观花卉,让这个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老小区“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市民打卡、拍照的“网红小区”。

初秋时节,在秦宝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已接近尾声。新安装的监控和充电设备、宽阔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一项项规划的落实让这个老小区悄然发生着变化,“旧貌换新颜”也成为小区居民的热议话题。

“这里会搭建一座木质凉亭,周围配备休闲步道石凳,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的地方,每一个改造提升项目都以我们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后在这里生活会更加舒适方便。”秦宝小区居民杨建民说起小区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民生期盼、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咸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抓手,全力推动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服务功能、公共设施改造建设。

全市计划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875个。2019年—2023年下达的69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完成改造675个。今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23个,目前已完成80个,243个已开工,计划12月底前完成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只是咸阳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始终坚持“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这一目标,从“城乡一体化”向“城乡融合”阔步前行。

打通断头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公厕、市场、广场设施,治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一个个短板、瓶颈,在短短的几年,全面给这座城市“修身整容”。

从2005年开始,咸阳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城同创”的目标。之后的十余年,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等殊荣。

2018年,聚焦“迎接省十六运、开展城市修复和生态修补”两个重点,咸阳实施“品质提升、道路对接、疏堵保畅、立体绿化、精细管理”五大工程,再一次为建设幸福宜居咸阳努力拼搏。

今年,市政道路建设持续加快,对文林路南半幅、渭阳中路、东风路、中华西路(彩虹二路—彩虹一路)、玉泉西路(咸通路—咸平路)、联盟四路、秦月路、惠民巷、曹家寨路等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成陈家台路、金湾西路、曹家寨路、纺织二路北段、纺织大道、秦都区高铁站站前广场东路、渭河南岸河堤路东延段等道路。

城市更新统筹推进,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提升改造,渭城桥北、东风路等7个“口袋公园”已建成开放;主城区中山街、向阳街、县门巷等老旧街巷改造即将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已累计完成88公里;

基础设施稳步实施,对咸阳市区域内老渭河南岸河堤路南岸至西宝高速立交下全段10.9公里的绿化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绿化提升改造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灌木380多万株,实现了与西安“三河一山”工程的无缝衔接;

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新增汇通面十字专用车位287个,挖掘盘活古渡廊桥周边闲置和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3600个,设置道路临时停车位757个,为助力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75年奋进前行,75年沧桑巨变。

如今,咸阳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一大批城建项目、民生工程从图纸上、规划里跃入现实,那张秀丽的宏伟蓝图已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记者手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75年来,咸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咸阳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用足“绣花”功夫,把城市建设这项庞大的工程当作一件作品、精品、艺术品来打造。一方面,突出“美丽”,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实施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管护,推动城市道路、桥梁、绿地等出新、出彩;另一方面,紧扣“宜居”,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城乡宜居之美,真正实现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从萋萋荒道到大道通衢,从沟沟坎坎到幢幢高楼,咸阳的城市建设提升迅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让人民群众的富足感、舒适感、安全感、获得感、归属感正在不断得到满足,也让咸阳逐渐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幸福城市。

这“从无到有”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从规划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生动写照。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如今,咸阳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继续将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着力在城区精细化管理、城市提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下真功、见实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咸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