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保华出席,介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保华表示,近年来,陕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力推动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新闻发布会现场
打好全面启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陕西制定实施《陕西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行动方案》,建立省级协调机制,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从2019年至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71.81万亩,沙区植被覆盖度达到58.41%,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95.98万亩,重度及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0.60万亩,步入“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突出抓好秦岭生态保护修复
刘保华表示,陕西颁布《陕西省天然林保护修复条例》,全面加强秦岭天然林保护修复。国家林草局与省政府联合印发《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规划投资超100亿元,截至目前,落实资金54.29亿元、储备项目650个41.7亿元。秦岭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秦岭国家植物园被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巩固提升秦岭“五乱”整治成果,常态化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对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保护
陕西印发《高质量推进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指导渭南、延安、商洛3市对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保护,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将古树名木保护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黄陵县纳入全国首批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流域7株古树、3个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和100个最美古树群。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保华
从2019年至今,流域累计完成营造林2636.33万亩
刘保华表示,陕西认真贯彻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扎实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点生态工程。修订《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印发封山禁牧实施方案,巩固拓展封山禁牧成果。从2019年至今,流域累计完成营造林2636.33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新增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市17个,完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450个,244个行政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以秦岭国有林区为重点组建57支防火队伍
据介绍,陕西压紧压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林草资源主体责任。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红碱淖成为全省首个国家重要湿地。流域12处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大熊猫、朱鹮、秦岭冷杉等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首次在陕北地区开展朱鹮人工繁育试验。实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秦岭以北疫情得到彻底除治。陕西成为全国首个拔除美国白蛾疫情的省份。以秦岭国有林区为重点组建57支防火队伍,全省森林草原火灾次数、受害面积屡创历史新低,上轮防火期首次实现“零火灾”新纪录。
针对“目前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进展情况”这一问题,刘保华表示,陕西作为毛乌素沙地南部和黄河“几字弯”的关键区域,承担着重要的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攻坚战任务。为了响应这一号召,陕西省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根据《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至2030年陕西省的总任务为4289.35万亩,其中造林种草任务为1971.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612.73万亩的任务,具体包括造林种草942.56万亩和成果巩固670.17万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这得益于高位推进的领导机制、科学的规划布局、强大的项目储备以及扎实的工作落实。
“未来,我们将确保荒漠化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刘保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