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围绕黄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情况作介绍。
持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陕西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坚持农水结合,紧抓“蓄、引、养、节、防”五个环节,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黄河流域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2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44万亩。以“两减四提”为抓手,开展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流域内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2%以上,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3% 以上。
陕西大力实施苹果“北扩西进”和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成功创建了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和秦岭猕猴桃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形成渭北南部、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三大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澄城樱桃、大荔冬枣、佳县油枣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3年,黄河流域苹果种植面积923万亩、产量1375万吨,猕猴桃种植面积84万亩、产量13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310亿元和191亿元。
目前,陕西已初步形成蔬菜产业“一区三带六板块”布局,打造蔬菜产品品牌287个,企业品牌203个,太白甘蓝、靖边胡萝卜、合阳九眼莲、兴平大蒜等蔬菜地理标志产品20多个,形成太白高山蔬菜、兴平辣椒、泾阳西红柿、南泥湾蔬菜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五年全省蔬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畜牧业方面,陕西加快渭北、陕北布局,建成奶山羊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陕西生猪产业集群,奶山羊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效益居全国第一。2023年,黄河流域肉类总产量87.73万吨、奶类产量178.24万吨,分别占全省总产量64.95%、98.98%。
此外,今年陕北小杂粮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在延安、榆林两市9个县(区)实施八大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3.79亿元,将打造全国小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高地、黄土高原小杂粮产业发展高地。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陕西出台《陕西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立足关中、陕北不同地形地貌及地域文化特色,统筹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有序推进有条件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黄河流域内列入村庄规划编制计划的行政村共6651个,截至目前,共有2439个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其中,2024年已编制完成220个。
制定了《陕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黄河流域内累计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39.3万座,普及率达到81.8%,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4.26%。延安市、渭南市、西安市高陵区、凤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富平县等14个县(市、区)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
同时,陕西对标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聚焦农民群众期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村道路畅通、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黄河流域内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乡镇以上行政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
下一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注重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黄河流域内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