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增高的“垃圾山”,面对“垃圾围城”的围追堵截,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创建无废咸阳,彰显古城梦想”既是咸阳市创建“无废城市”的口号也是咸阳市的创建目标。从2023年开始,咸阳先人一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咸阳市也是陕西省唯一入选“无废城市”建设的地级市。截至2023年底,初步形成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框架。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降至1.1吨/万元,综合利用率达到7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5%。一方面,生活环境更加干净美丽。另一方面,很多看似无用的垃圾“摇身一变”,已经成为绿电、再生骨料等可利用的再生产品,重新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今,我们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发展动力十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未来图景已经逐渐清晰可见。
何为“无废城市”?对大多数人而言,“无废城市”是一个陌生的新概念,甚至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不会有任何废弃污染物。其实不然,“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制度先行
打开无废城市“新篇章”
11月11日,记者走进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心中的一个个疑惑在采访中逐渐解开。
“‘无废城市’中的‘废’主要指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又是指我们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按照来源,一般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农业废弃物等,按危害程度又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彭立圣说,我市“无废城市”的建设,就是要通过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
2023年2月,咸阳市发布实施《咸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煤矸石等典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农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不健全和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快补齐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同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其他领导为副组长,生态环境、发改、工信、财政、住建、农业农村等25个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13个县市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设工作。
“我们建章立制,健全固废管理体制机制。颁布实施《咸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印发《咸阳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咸阳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咸阳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咸阳市“无废细胞”创建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关于在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等。各县区、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彭立圣说,2024年咸阳市、西安市联合印发《西安—咸阳“无废城市”共建工作方案》,将联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探索跨区域“无废城市”共建新模式,扎实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
源头减量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随处可见;街道上,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工业园内,印象里臭气熏天的垃圾处理厂摇身一变成为“园林式”花园;农田里,越来越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这已经是“无废城市”建设在我市落地生根的一个个真实写照。
在陕西豫光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
11月12日上午,一辆满载“废活性炭”、实验室废液、过期药品等危险废物的三防车辆缓缓驶入位于秦都区的陕西豫光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穿好防护装置后,开始将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
“我们作为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省级试点单位,主要危险废物的来源是年产5吨以下的小微企业及汽修行业的相关危险物,利用‘手机APP+线下’模式,建立小微企业和社会源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体系,不仅有效打通收集、运输、处置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破解了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难题。”陕西豫光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赵彪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包含他们在内的3家试点单位,并配备相关业务车辆29辆,纳入小微企业用户2634家,已经让产废企业处置危废成本降低约30%-40%,不仅有效维护我市生态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更是实现了企业“省心”、老百姓“放心”、监督管理“精心”。
工作人员在永寿县常宁镇废旧地膜回收站回收地膜。
11月13日下午,在永寿县常宁镇废旧地膜回收站,刚装完一袋袋废旧农膜的车辆,来不及停歇,就冒雨赶往下一个站点仪井便民中心废旧地膜回收站。
“目前,永寿县年回收废旧农膜200吨以上,建立回收站点9个、残膜回收监测点20个,并购买振动平铲式、抓地式田间捡拾机械16台。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属地管理、主体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废旧地膜以旧换新、等量置换、上门服务、补贴加工的机制,大力构建‘使用、回收、加工、销售、利用’全产业链。”永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艳妮介绍,为了从源头上降低固废污染,他们考虑全县作物种类、覆膜面积、回收成本等因素,科学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完善回收利用机制,推进废旧地膜加工利用,实现全县地膜回收率达到83.9%,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全链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促减量、重循环,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仅农业生产方面,在11个县市实施农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2023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5%;2023年我市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3%,农药使用量下降到2833.9吨,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1.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15%。
变废为宝
打造无废城市“新样本”
生活垃圾是城市体量最大的垃圾类型,咸阳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71万人,19万户,日产生生活垃圾约800吨。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西北地区唯一的地级市试点城市,咸阳市立足于西北欠发达城市市情,以“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为切入口,坚持先行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逆向”思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大变样、大提升,基本完成了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阶段性目标,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咸阳模式”,促进了垃圾分类处置体系高效运转。
礼泉县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景。
11月13日上午,走进位于礼泉县烟霞镇下韩村的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固废处理园区,这里不仅没有一缕垃圾焚烧的青烟,而且没有一丝臭味,充满设计感的厂房和设计别致的绿化景观带,令整个园区更像是一座公园。
记者看到,一辆辆垃圾封闭运输车进入厂区,到达地磅区域计量称重后,经过垃圾车通道进入卸料平台,根据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依次排队倾倒至封闭的垃圾料坑内。
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控室。
“这些生活垃圾在垃圾池内发酵5—7天后,经巨型抓斗翻捡,抓至焚烧炉内进行烘干、焚烧,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并形成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组发电。”在垃圾吊操作室,两名工作人员正熟练操作抓斗。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周国兴告诉记者,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一般需要7到30年,而焚烧处理只需要两个小时,而且一样的垃圾处理量,垃圾焚烧发电需要的用地面积不过卫生填埋场的1/15—1/20,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量400多度,大约每5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目前,我们一期建设规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吨,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55万吨,年发电量2.2亿kWh,同时利用海螺水泥厂内两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575t/d固废处理设施,可实现年处理市政污泥11万吨。”咸阳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志松介绍,2020年7月并网发电运行以来,项目已经实现咸阳市、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杨凌区“一市三县一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市政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也于2019年8月6日投运,目前主要承担咸阳市主城区、礼泉县、烟霞镇市政污泥处置。
他说:“对于焚烧产物,我们交由下游配套公司,通过分拣、分离大块铁制品,筛分、湿法破碎、分离细铁、分离有色金属等精细步骤,实现对金属的有效提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炉渣集料进行制备,得到的炉渣集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如制砖、水泥砌块、路基材料等,进一步拓展炉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真正实现‘进厂是垃圾,出厂是宝贝’的神奇蜕变。”
“无废细胞”
引导绿色发展“新风尚”
“无废”刷新城市底色,“细胞”赋能绿色生活。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咸阳市不断丰富“无废细胞”载体,让学校、机关单位、工厂园区、社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组成单元成为“无废细胞”,组成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部分。
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的动态能耗监测平台。
11月15日中午正值饭点,走进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的职工食堂,各显眼位置张贴着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海报,职工干部有序就餐后,自觉将餐盘剩余垃圾也按标志进行分类倾倒;办公楼内的墙壁上,有序规划着“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各种展牌;办公区的规定区域内放置着分类垃圾桶,并将各种垃圾分类标志图贴于投放位置,确保职工准确投放;使用的动态能耗检测平台更是对楼宇的供水、供电、供气、空调等相关能源用量进行实时监测。
“节能降碳,机关先行。在细微处下功夫,开展厉行节约集约行动,广泛宣传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无废机关’建设,不仅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也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霍存科告诉记者,“无废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机关单位更有责任也有能力作出表率。比如,他们建立餐厨垃圾处理台账,厨余垃圾实现百分百回收;倡导干部职工绿色出行;推广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纸张消耗同比下降12%;平时紧密结合“世界水日”“光盘行动”等节能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形式新颖的绿色、低碳公益活动,让节能降碳意识深入人心,真正把节电、节水、节油、节粮等落到实处。
据悉,2023年3月,咸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咸阳市“无废细胞”创建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积极推进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园区等“无废细胞”的创建活动,2023年完成了114个“无废机关”和50个“无废学校”的创建任务。
垃圾分类宣传走进幼儿园。
“无废城市”的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更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为“无废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一组组数据、一幅幅画面,感受到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我们如何将废物管理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无废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无处不在,人们积极参与保持城市清洁和建设绿色城市的行动中。“无废城市”建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建设“无废城市”人人参与,“无废城市”成果人人共享。
稿件来源:咸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