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至15日,由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主办、西安外事学院承办的“首届西安鼓乐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分实地考察、学术探讨和鼓乐展演三大部分,聚焦西安鼓乐这一古老的音乐文化遗产,旨在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探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吸引了众多音乐学家、文化研究者、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西安鼓乐传承人的积极参与。
12月14日,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人员陪同专家学者开展考察活动。考察团队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褚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玫等二十余人,先后对南集贤东村、西村乐社、何家营乐社、都城隍庙乐社展开调研。乐社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区、长安区、周至县等地,其保存的鼓乐曲目、独特的演奏风格及传承体系,引起了考察队伍的高度关注。乐社民间艺人身着传统服饰,为大家演奏了多首西安鼓乐经典曲目,如《斗鹌鹑》《圣寿乐》《霸王鞭》《将军令》《步步娇》《九条龙赞》等。在声声激昂擂鼓的引领下,笙、管、笛等旋律乐器齐鸣,重现古代交响音乐的辉煌与壮丽。
15日,学术交流研讨会在西安外事学院举行。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主持,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萌和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致辞。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邓萌指出,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作为西安鼓乐的责任保护单位,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院每年深入西安鼓乐民间传统乐社,挖掘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脉络,对西安鼓乐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绩,为西安鼓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出要“加强保护力度”“尝试创新发展”两手抓,要从“艺术形式、传播策略、教育传承体系构建”等多维度入手,共同为西安鼓乐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强调,创新与发展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西安鼓乐研究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演奏与资料整理上,更要积极探索新理论和新高度,与现代音乐文化相互借鉴发展。此外,西安外事学院还成立了西安鼓乐大剧院、鼓乐团及研究院,旨在推动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创新。黄藤校长最后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促进西安鼓乐乃至中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会上,三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围绕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与实践经验,分享了宝贵的学术见解与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启示。
李玫教授以《浸涵于鼓乐,兀兀以穷年,<西安鼓乐全书>,一场拉力赛》为题,回忆起她参与李石根先生《全书》的编撰过程。她用“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来评价李石根先生,大量手绘图谱揭示那段极为艰辛的著书过程。李玫教授在发言过程中曾几度哽咽、泪洒现场,深深被李先生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褚历教授对西安鼓乐各种体裁的历史来源做了简要分析,包括鼓段曲、起目、耍曲、花鼓段、垒鼓、别子、引令、套词、北词、大乐、赚、锣鼓乐、打札子等等,并结合1996年左右赴各乐社采集的音频资料加以说明。最后以《朝台歌》《云海轻》(念词)两首作品为例,参考鼓段曲、耍曲等西安鼓乐主要体裁的平和雅正风格,加入一些现代歌曲韵味做曲目创新的尝试。乔建中教授的发言围绕《“西安鼓乐”研究的六十年》一文展开,采用纪实描写的方式,从学术史的视角展开对西安鼓乐六十年研究发展的讨论。乔建中教授详细介绍了西安鼓乐研究“积累考察资料”“整合学术资料”“编纂出版大型学术典籍”的三重阶段,对六十年鼓乐研究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专门研究还有不少需要深钻细探之处。
下午,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程天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传承保护之思考》为题,详细阐述了西安鼓乐的文化形态和音乐形态,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国传统乐学的宫调体系、板眼关系进行说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马西平,在肯定西安鼓乐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传人是关键,传承是基础”“创新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等观点,对西安鼓乐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期盼。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慧芳,通过分析西安鼓乐声音景观的地理基础、历史建构与当代呈现方式,阐明西安鼓乐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西安音乐学院李西林教授提出“深挖遗漏资料、摸清‘家底’作集成性成果;加强历史性考证,给予学术性、历史性定位;以解构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作理性科学的分解与建构”三方面期待,为西安鼓乐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思路。西安音乐学院教师、西安鼓乐艺术团团长张亚楠,把鼓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西安鼓乐高校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就鼓乐艺术团的发展状况与责任目标作详细说明,提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鼓乐团、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乐社的协作交流,为非遗传承、保护、创新作出新的贡献。西安音乐学院副研究员闫若彧,以《大唐开元五年》乐谱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体裁、曲牌、调性等内容进行梳理与研究。乐社及企业代表齐昊、董娜,分别就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的互联网传播经验、西安鼓乐VR探索式体验大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作出发言,为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西安鼓乐的传承困境,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策略。在创作创新上,鼓励音乐家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改编,推出既保留西安鼓乐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作品;传播创新方面,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手段,拓宽西安鼓乐的传播渠道,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传承模式创新上,倡导构建“政府+学界+社会+传承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传承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为西安鼓乐的传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最后,全体人员在西安外事学院鼓乐大剧院观看汇报演出。
此次西安鼓乐研讨会是一次思想与智慧交融的盛会,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实践经验分享,为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鼓乐这一古老的音乐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这穿越千年的古老音律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继续奏响华彩乐章,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稿件来源: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