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果吃香、谷生金、牛增产,杨凌科技“耕”新了!
当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当陕北金灿灿的谷穗铺满山坡、当新品种牛羊奔跑在栅栏里……如今,一幕幕科技助农的生动场景不断上演,现代农业科技已成为支撑农业提质增效的最大底气。
而能有这样的底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科专家们功不可没,他们常年奔走在祖国的田间地头,致力研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描绘着祖国“三农”事业新景象。
推广“新品种”打开“致富路”
每年隆冬时节,正是果树整形剪枝的最佳时间。入冬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片刻也不停歇,从陕北到关中,从省内到省外,他奔赴在各地的果园内,指导果农对果树进行冬剪。
作为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的培育人,赵政阳团队的使命不仅仅是将“三瑞”新品种推广开来,更要将新的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虽是寒冬腊月,但走进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果农们围绕在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身旁,认真学习剪枝技术。“基层农民太需要技术了。”近年来,赵政阳和20多名专家围绕旱地矮化苹果高效栽培、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等产业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试验站总结提出的“挖、改、换”的提质增效技术,解决了不少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截至目前,试验站先后选育审定不同熟期苹果新优品种11个。其中晚熟品种3个,中熟品种5个,早熟品种2个,苹果专用授粉品种1个。新品种的选育,是白水试验站推动苹果产业向“新”而行、加速崛起的系列例证。
目前,试验站涵盖苹果种质资源圃、品种选育区、栽培试验区、苗木繁育区、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展示区等田间试验示范功能区,并以科技创新持续引领苹果产业发展。
种下“科技米”收获“满山金”
作为优质小米的主产地,陕北米脂小米种植历时悠久,曾一度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然而受自然环境和种植技术的制约,当地小米产业出现主品种缺乏、机械化水平不足、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缓慢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克服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破解种植技术难题成为当务之急。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米脂县合作共建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在新品种的改良繁育、栽培管理、模式优化、品质提升、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佰利、副教授杨璞等农科专家仿佛徘徊两地之间的“候鸟”,致力为当地小米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作为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的杨璞介绍,建站以来,已累计引进和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8项,培训指导基层农技骨干和农民5000余人(次),示范推广面积5万余亩,受益农户超过1万余户。
2023年10月,陕西米脂小米研发中心成立,这是在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的基础上联合杨凌示范区共同打造的又一升级版科技创新与研发平台。如今的陕北高原上,农户们实现了种下“科技米”收获“满山金”的愿望。
“良种、良技”保障乳业安全
宁夏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之一,是全国奶产业优势产区和优质高端乳制品重要原料基地,保障好宁夏优质种源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我国良种奶牛对外依赖度高,奶牛良种选育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助力奶产业和高端奶制品提质增效,2021年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与宁夏兴源达农牧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优质后备奶牛繁育基地示范项目”,紧密依托区域产业布局,开展奶牛快速繁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出身好’是对奶牛品种的要求,它会决定产奶的效率与品质,也正是因为育种好,牛的遗传品种才会好,产的奶才有可能更好……”如何才能培育出高品质的奶牛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灵武奶牛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通过不断的科研攻关,选择群体中高产长寿、抗逆性能优异的“超级奶牛”采集耳缘组织,通过核移植生产克隆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进而对高产长寿奶牛进行“复制”,最终成为百吨明星牛群的核心成员。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专家)灵武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博士王炳科常年在此进行核心母牛快速扩繁研究,培养出来的奶牛年产奶可达2万公斤左右,盈利是普通奶牛的4倍以上。
如今,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三年的合作,灵武市奶牛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奶牛单产奶量提高了一倍,效益提高了4倍,奶牛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有效破解了奶牛良种繁育“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