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泾河 | 陕西省最大规模“鲜花工厂”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站内

i·泾河 | 陕西省最大规模“鲜花工厂”

这里是目前陕西省最大规模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更是全年365天可采收的自动化“鲜花工厂”,鲜切花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2023年3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建成投产,2024年便实现了年产值约6000万元,完成从“高颜值”到“高产值”的跨越。

从“颜值”到“产值”,科技的赋能功不可没,本期报道,请跟随小编走进西咸新区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探寻鲜花工厂里的“新质生产力”。

图片

西咸新区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位于泾河新城,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是以种植高品质鲜切花、有机果蔬等为一体的高标准设施农业项目。项目一期鲜切花基地,已建成了超3万平方米的玫瑰温室和近2万平方米的红掌温室,实现了鲜切花的工厂化生产。

图片

“智慧温室”:三万平方米,一人掌舵

走进玫瑰温室,发现每一个设备都很有考究。3万平方米的玫瑰温室,只需一人管理,这得益于一套全智能控制系统。温室运营主管李朝阳介绍说,项目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文洛式半封闭温室结构、智能温室物联网环控系统。

图片

比如,抬头就能看到的自动屋面清洁机,一般每年清洗8—10次,保证温室透光率可达70%以上,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条件下,增加1%的光照意味着增加1%的产量。

图片

图片

自动屋面清洁机

而内遮阳幕布,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如果室内温度太高,会打开天窗通风降温;如果光照不够,会开启补光灯,为花卉“加点能量”。

图片

补光灯系统

温室底部的热水管道,由电脑精准调控调温,同时作为采花车的路径,高效输送采摘后的花朵。

图片

自动导引运输车

温室内还有二氧化碳增施系统,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理想水平,每一细节经过精心考量。

据工作人员介绍,智能温室物联网环控系统如同“园艺天气预报”,无线采集数据,传感器实时监测内外温湿度、光照、风速及病虫害情况,技术人员据此远程调控各项环境参数,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条件,从而实现高产高质。

图片

项目种植17种玫瑰、27种红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岩棉与花泥作为基质,既透气又保湿,有效隔绝土传病害,根系茁壮成长。自动化灌溉与精准施肥系统,依据植物生长周期需求,量身定制水分与养分供给,标准化流程与严格防疫体系,共同铸就了高品质花卉的基石,这些智能化管理手段,让温室真正变成了一个高效的“植物工厂”,致力于打造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高品质设施农业鲜切花项目“样板间”。

图片

图片

采摘至包装:智能自动化链

采摘后的花卉处理同样智能化,自动导引运输车如同生产线上的使者,将鲜花快速移送至预冷库。

运营总监花玮介绍说,自动导引运输车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完成对产品的搬运、存取等一系列作业功能,完成从温室到包装区的运输,取代传统的人工传送运输。

图片

鲜花经过6至8小时的预冷处理,延长保鲜期,然后去除掉刺和多余的叶子,进入到分拣区。

图片

一台智能分拣机每小时可以处理多达8000枝玫瑰。这些机器不仅能高效地完成分拣任务,还能精准地识别每朵玫瑰的长度、颜色和茎粗,确保每一束花都符合高品质的标准。通过机器的精准分拣,玫瑰的外观和品质得到了充分保障。

随后,工人将分类好的玫瑰放入包装机,进行自动包装,整个流程高效自动化作业,玫瑰日产可实现35000支。

图片

眼下春节将至,员工们正在积极备战年宵花,线上线下销售火爆,目前50%主要通过批发渠道卖往北京、上海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并出口到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剩余部分通过电商和直营旗舰花店销售。

图片

图片

在打造高标准花卉基地的同时,示范园还在发展玫瑰永生花及彩掌周边等二产产业,并向主题研学、体验及花艺美陈等三产延伸,致力于引领行业打造都市农业三产融合的典范,进一步促进花卉产业、数字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图片

西咸新区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成功实践,是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写照,温室大棚从传统的“遮风挡雨”到如今的“智慧工厂”,见证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飞跃。

近年来,泾河新城通过创新和政策引导,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工厂”等农业新形态,坚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思维,大力开发农业新功能新价值,加快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供稿单位:泾河新城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