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少青少年不愿走亲戚?支招:春节亲友相聚 如何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徜徉在浓浓的年味中,人们少不了要走亲访友,与许久未见的亲友们享受难得的欢聚时刻。但不少年轻的家长却犯了难:走亲戚本是欢乐团聚的开心事,但孩子却越来越不愿意跟着家长去走亲戚。
走亲戚这一传统活动,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情与祝福。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位家长及青少年心理专家,一起探讨如何改变孩子对走亲戚的抗拒,亲友相聚如何避免与孩子们“尬聊”。
不少青少年不想走亲戚 觉得“尬”
“昨天还聊起来今年走亲戚的事,我女儿悦悦说,今年要自己在家待着,不和我们去走亲戚。”家住南二环永松路的张女士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着去走亲戚了。往年带着女儿走亲戚,不管到哪人家都要问她学习如何、期末考多少分,这让孩子很反感。
“去年过年我一个亲戚都没走,就和几个同学聚了聚。”大二学生小赵说,很多亲戚自己不熟甚至不认识,觉得不自在,也没有能聊的话题,“父母都非常理解,姥姥姥爷我一放假就去专程看望了,今年走亲戚父母已经明确表态,不勉强我跟着去。”
采访中,不少孩子表示不想跟着走亲戚。问及原因,孩子们普遍反馈的是走亲戚没话题“尬聊”“总是被问成绩,进行比较”等问题占据多数。学习一般的怕被问这问那,很尴尬很不开心,学习好的怕被拿来作比较。记者随机走访时,几位五、六年级学生幽默地说,“不熟的亲戚,去了觉得不自在,最重要的是生怕万一有不得体的举止,成为被人吐槽的‘熊孩子’”。
家长心声:假期聚会尽量少和孩子聊成绩
“我是八零后,小时候过年,我特别喜欢跟着长辈走亲戚。换上新衣服,拎着糖果和点心,去长辈家串门,吃好吃的、看热闹,和同龄的小伙伴疯玩,真的很难忘。”张女士说,现在孩子们对“走亲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成绩了吗?考得怎么样?这次第几名?有进步吗?……这恐怕是很多学生不愿意走亲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都应该反思,积极地做出改变。首先,走亲访友不要聊成绩,亲友聚会,当众议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考得不好的孩子觉得很尴尬,自尊心受挫,考得好的孩子,也容易遭到嫉妒,对孩子性格养成并无益处。”张女士建议,春节走亲访友,大家尽量不要主动提起孩子们学习成绩这类话题。
“改变一下思路,跟孩子可以聊聊别的。这学期学校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聊一聊孩子们喜欢看的书,喜欢看的动漫,还有孩子们普遍喜欢的体育明星……”张女士表示,春节亲朋好友难得团聚,高兴的事多聊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成绩高低,都并不代表孩子的综合能力,将来走向社会,考验更多的还是孩子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
张女士建议家长们,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来给娃“定性”。春节聚会,对孩子更多的是鼓励,要认可和鼓励孩子们自身的闪光点,“不要因为我们无心的一句话,扼杀了孩子心底的梦想和努力的勇气。”
支招:只要用心 就有聊不完的好话题
“去年春节家里亲戚聚会,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个任务,带着前来走亲戚的三个孩子在小区附近的影院看一场儿童电影。影片通过冒险故事传递了友情与勇气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温暖,孩子们都特别开心。大人们留在家里聊天,等孩子们电影结束,一起聚餐,气氛非常融洽。”
王女士是一位二孩妈妈,带娃经验丰富。谈起“过年与亲戚孩子聊什么”这个话题,她开门见山,“不要聊学习特别是排名,多聊聊兴趣爱好、社会热点、时事新闻、人生百态话题,开阔孩子的眼界,还能容易产生共鸣。”
王女士说,小时候走亲戚,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一起翻看老照片。“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亲戚比较多,几乎每家都有好几本厚厚的相册,聚在一起,大家一起翻看全家福,翻看彼时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温暖而感人。”王女士表示,这些照片从家庭亲情方面,帮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家庭观念。当时看着是寻常举动,但是放在人成长的历程中就会发现,这些经历都是家庭、亲情给予的爱的力量。
“我姑父比较爱旅游,小时候走亲戚,他就会分享旅游的见闻。我们都很喜欢与他聊天,不仅开阔眼界,还能激发个人兴趣。”王女士说,串亲戚的时间比较短暂,大家还可以布置点互动小游戏。“真正关心孩子,可以不谈具体学习,问问亲戚孩子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等,只要用点心,总能找到老少咸宜的话题。”
专家提醒:假期和孩子沟通要学会“好好说话”
青少年心理专家也针对假期家长与孩子们如何相处,谈了自己的观点。陕西省家庭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陕西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赵江社表示,寒假时间宝贵,正是全方位充电的好时间。孩子们除了学习功课、做作业外,还要通过读书、写字、观影、参观文物古迹等丰富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家长要想办法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寒假期间一定要杜绝‘假学习’。学习知识是抽象的,但是获得知识却是真实的。坚持学习是艰辛的,但是解开谜团又是愉悦的。“希望孩子在寒假期间,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在解决问题后享受奋斗的喜悦和快乐。”赵江社说,其次要学会‘玩’。寒假期间希望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玩,安排孩子和同学等同龄人玩,也要教会孩子自己玩,让孩子在玩中学,玩出品味。
同时,假期是发展孩子特长爱好的黄金时段,要让孩子在兴趣特长带来的愉悦中愉快度假,家长切不可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安排特长班、兴趣班。同时家长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跑步、跳绳、打球、游泳等,在帮孩子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更可提升亲子之间的感情。
假期家长与孩子怎么相处?赵江社建议,首先要尊重孩子。其次要好好说话。避免反问式、命令式、比较式的交流。不唠叨、避免较量式的交流和相处。“亲子之间的较量,是赌气,是泄愤,是惩罚,唯独没有教育。”赵江社也提醒家长,要学会向孩子求助,创造条件凸显孩子主导地位。让他们参与家庭建设,规划家庭外出方案,吸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在家庭里的存在感。“家长要给孩子空间,给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允许他们有自由活动时间,承认他们的爱好及朋友,接受他们的观点、发型及服装,允许他们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