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润秦注活水 民营经济涌春潮
陕西
陕西 > 财经 > 银行 > 正文
站内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金融润秦注活水 民营经济涌春潮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总是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

随着今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成功召开,民营经济再次走进春天。就在日前,多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已经宣布出台具体举措,加力为各类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中行”)也是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截至2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551亿元,较上年末新增近29亿元,为上万家民营企业带来了金融活水。但真正引起棒棒糖关注的是,这家国有大行对于民营经济的一路“伴飞”。

14年:从初创企业到3D打印龙头

人们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其中这个“7”,就是指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于民营企业。

由此,科创民企也吸引了陕西中行的目光。截至2025年2月末,该行民营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亿元,其中在2023-2025年民营科技型企业贷款累计投放203亿元,支持了1800余户企业发展。而在具体扶持民营科创企业的过程中,该行更是将“伴飞”进行到底。

比如,陕西中行对于3D打印龙头企业的铂力特(688333)就已经“伴飞”了14年。

2011年7月,铂力特成立,而陕西中行为铂力特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的时间也恰是2011年7月。也就是说,在铂力特还是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初创企业时,陕西中行就已经开始提供金融服务了。

历经9年的“伴飞”后,铂力特成长为金属增材制造龙头,成功以陕西首批科创板的身份实现IPO。而中行则在其登陆科创板的前夕,其提供了首笔普惠金融贷款1000万元,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也为即将上市的铂力特提供了增信服务。

“伴飞”还在继续,就在今年1月份,陕西中行再次牵头为铂力特累计投放银团贷款近亿元,同时,还在账户结算、定向增发、个人金融等多方面为铂力特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而1月23日,铂力特完成对3D打印产业下游企业华力创科学(深圳)有限公司的千万元A+轮独家融资,持股9.09%,铂力特已经开始围绕核心主业打造自身的“护城河”了。

正因为一路上的“伴飞”,而陕西中行也得以准确把握企业各个时段精准资金需求,同时科创民企则大大降低了挑选金融服务的成本,更得以专心研发。事实上,铂力特只是一个陕西中行“伴飞”民营科创的缩影。

而今,从人工智能到民用航空,从量子科技到仿生机器人,中国民营企业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在各个条线,也都不难找到在背后“伴飞”的中行人。

当然,这种支持的力度,不管是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还是中国银行一以贯之的金融理念,科技金融一直排在首位,体现在陕西,那就是成为包括铂力特在内的科创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

20年:演绎“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这一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然撑起经济“半壁江山”。

就陕西情况来看,2022年底的数据是,我省535.9万户市场主体中民营的占到98%以上,其中私营企业129.2万户、占比24.11%。他们贡献了全省47.2%的投资、51.6%的生产总值、55.13%的税收。

显然,服务民营企业,本身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布局。在这方面,作为国有大行,陕西中行不逞多让,更是伴随着诸多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构建起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

陕西铜川的声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起步:2003年11月,声威集团以招商引资来到陕西。初创时期,建厂资金短缺成为其最大的阻碍,陕西中行于2005年为陕西声威集团注入1.3亿元首笔启动资金。

发展:到了2009年,声威集团启动第2条4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陕西中行再次伸出援手,提供2亿元固定资产贷款。

危机:2011年起,作为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企业,声威集团面临过剩淘汰、授信政策限制退出等严峻考验。危机时刻,陕西中行选择与企业站在一起,突破行业限制,全力确保声威授信份额稳定。

变革:在“双碳”目标之下,声威集团也开启了产业变革的新维度。中行陕省分行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其发放2亿元绿色信贷,有效破解企业绿色转型的融资难题。

二十年间,银企双方携手共进,相互成就。

陕西中行最高为企业授信总额达5亿元,授信产品涉及公司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信用证等多元产品,成功打磨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

声威集团借助金融支持,精准把握市场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构建起以西安、泾阳、铜川、延安、榆林、凤县为据点的大型水泥产业集团,成长为省内知名民营建材明星企业及环保标杆企业,截止2024年,陕西声威集团年产值突破30亿元,占据西北水泥市场份额的12%。

声威集团的“涅槃”,或许只是当前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比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再比如要素获取不公平,甚至是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等。

但我们都坚信,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是暂时的,也是能够克服的,但在关键节点,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则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说,“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才能真正认知民企的阶段需求,从而才更为科学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真正赋能陕西民营经济发展。

12年:“一带一路”服务再升级

而今这个力度还在升级。

日前,“中国银行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方案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来自于中国银行总行对于民营经济的“提级”支持,尤为让人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服务的再次强调。

对于陕西中行而言,这是“长情伴飞”的又一个体现。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今年1月份,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西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6000t/d水泥厂4000万美元出口信贷项目顺利落地。

该项目是陕西省内首笔为民营企业做的出口买方信贷项目,由陕西中行作为银团牵头行开办。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产业融合,带动所在国基础设施升级和民生改善上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提出12年了,陕西省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639.8亿元,增长20.2%,占比58.1%。

位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陕西中行,同样“长情伴飞”12年。从长安号的排名第一,陕西进出口的持续增长,还有诸多国际工程的投标,在金融机构的支持当中,而陕西中行显然是最“吃重”的一个。

截至2024年末,陕西中行已累计为省内外贸企业投放跨境融资资金约合人民币150亿元,为40余个陕西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出具融资兴趣函或意向函。而其中,2024年陕西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735.7亿元,占比38.2%。显然,陕西中行对于民企“出海”的支持同样是“谁也打不过”。

当前,在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方案发布之后,中总行将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由此陕西中行也必将紧密结合省域实际,以金融之力为企业“走出去”续航赋能,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助力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我们看来,陕西中行全力投入“一带一路”,这既是“双循环”下,一家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担当,毕竟在1949年之后,中行就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的专业银行;同时,这也是中行为自身业务发展,而不断强化跨境领先银行的“护城河”。

民营经济的春天,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闯出来的。当政策暖风与金融活水共振,本土民营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新的力量。

文/ 韩博强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