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老旧小区的“微幸福”
“大海,给小区做移动晾衣架这件事办得好。”3月26日11时许,在莲湖区北关街道省纺司小区6号楼前,正在和邻居拉家常的八旬老太袁秀林一看见小区家委会主任海安顺走过来,就竖起大拇指夸赞他。
“的确,这是家委会给咱小区办的又一件幸福事。”另一位老人郭应秀附和道,“现在,我们晾晒衣物方便了,小区环境也改善了。嫽得很!”
海安顺笑着回应:“只要大家满意,我心里就踏实了。”
移动晾衣架解决居民晾晒难
省纺司小区共有6栋多层居民住宅楼,228户居民,是一个超过40年的老旧小区。由于室内采光不足,衣物和被子常常难以晾干,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很多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见缝插针”支杆子、拉绳子晾晒被子,影响小区环境,也影响出行安全。为此,小区家委会委员决定,购买材料,制作一批可移动的钢结构公共晾衣架,供居民晾晒衣物。
居民利用移动晾衣架晒被子。
设计样式、选购材料、找人焊接,家委会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忙碌,于3月19日将11个移动晾衣架赶制完工,投放到院子。
晾衣晒被虽是小事,却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记者了解到,设置移动晾衣架,仅是省纺司小区自管以来所做的“微幸福”小事之一。“微小事”托举“大幸福”,小区家委会经过4年多努力,让昔日的脏乱差小区换新颜,居民生活安定有序。
自治一年面貌发生彻底改变
回溯既往,今年70岁的海安顺感慨良多。“我父亲是原省纺织品公司职工,安置在这个小区居住。2019年以前,我虽没在这里住,但经常来小区,和小区的人都很熟悉,对小区的感情很深。”海安顺说,作为小区子弟他担任小区家委会委员,参与小区物业管理。2014年以后,由于原省纺织品公司破产改制,小区先后由两家物业公司代管,但小区环境越来越差。2023年,物业公司撤场,在北稍门西社区指导下,居民选出家委会开始自治。
小区休闲厅和乒乓球运动区。
怎么让这个脏乱差的老旧小区焕新?作为家委会主任的海安顺思来想去,决定通过“微改造”入手,一步一步把小区建设好。因为是家属院,物业服务费一直维持低收费标准,2024年涨到每平方米0.35元。再加上停车、公共场地租赁费等其他收益,一年公共收益刚过10万元。除去保洁、门卫工资及公区电费支出,余不下多少钱。为了把钱“抠”下来,6名家委会委员中4人放弃拿补贴。“电工是我儿子,一月才400元。”海安顺笑道。
除了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外,还要依托政府的相关政策。在社区支持和指导下,家委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取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楼道翻新改造。第二件事就是清运小区多年积攒的垃圾。接下来就是将楼前屋后裸露土地进行绿化,修剪树木、栽植新苗。还利用助残助老项目,给楼道装扶手,给高龄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2023年,经过家委会一年努力,小区面貌发生彻底改变,路面整洁了,楼前排水沟干净了,树木也葱绿成荫。
小区蝶变带给居民满满幸福感
2024年,小区家委会仍在通过“微改造”继续为居民营造“微幸福”。利用社区投放的乒乓球桌,改造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运动休闲区;给小区添置了3张休闲石桌9条石凳,并配置遮雨棚;修建了一个可同时停放40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车棚,还争取到了老旧小区天然气管道改造项目,预计今年6月完工。
小区2024年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
“2023年植树节嫁接了20棵月季花树。今年种了 6棵紫薇树、14棵桂花树,都是10年以上的树。”26日,带领记者参观小区时,海安顺自豪地说。
从“面子”到“里子”,小区的蝶变给居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楼内楼外都整洁有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虽然房屋旧了点,但住在这里很温馨、很幸福。”3号楼居民唐德安说,家委会还做了很多温馨的事。例如举办乒乓球比赛活跃居民生活,逢年过节还慰问残疾、高龄老人。一些老人去世,家委会还帮着料理后事,“像亲人一样,令人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