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祁自敏首页
山水画家,任教于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教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详细介绍
祈自敏:做学生的要学会借“师”还魂

  祈自敏虽然年轻,但他的笔墨来路清晰,招招扎实。
  他经历了回望宋、元、明、清的传统过程,继承了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近几年的学习和创作实践证明,他是心怀艺术理想的青年画家,正不断地从传统格局中,进行探求时代气息的努力。
  ——山水画家祈自敏,做客本期《水墨中国》。

  记 者:先回到您绘画的起点,您最初学画的启蒙者是谁?
  祈自敏:我父亲、我哥哥都画画,我小时候便耳濡目染。正式学画是在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和我哥哥学习,也临习王石谷等人的画。1995年,受徐义生老师影响,我开始临习长安画派前辈们的作品,后来上美院,宋、元、明、清时期能代表中国山水画高峰和典范的作品,我挨个临了一遍,期间外出大量写生。所以我的学画经历,可以用摹古、习今、写生六字概括。

  记 者:在您的绘画实践中,强调“传统格局,时代气息”,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传统”和“时代”却未必人人都能兼顾。
  祈自敏:是的。许多同道都在致力于山水画新语言的开拓,但这种开拓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中间,也不乏一些彻底反传统的“全新”的山水图式,就目前来看,因不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规律而前路迷茫。时代气息应立足传统格局,远的不说,我们研究陆俨少、张大千会发现,二位前辈一生的演变,都是在继承中前进的,其他有所建树的画家莫不如此。山水画家对“时代气息”的追求要慎重,更不能自己给自己编一套程序,去玩笔墨游戏。
 
  记 者:所以说“时代气息”不是空中楼阁。
  祈自敏:他是建立在画家熟读山水画史,探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的。

  记 者:您的二位老师徐义生和阮荣春,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写生训练,他们的要求有何不同?
  祈自敏:徐义生老师强调写生,一生都在不断地深入生活,他的写生作品讲究线条、造型、笔墨、色彩、冷暖调子对比、远近推移的空间效果等等,技术性极高。其作品构图满大,虚实相生,画面悦目,对客观景物的精炼程度很高,又能发掘笔墨自身的美,可谓“真境逼而神境生”。阮荣春老师在写生中提倡造景造境能力,他要求学生以一个地域为基点,深入体味,由表及里,从该地区特有的风物中品味出心象来,回归到“造”上,即造心目中的景。他还提出了中国画的“三韵”(墨韵、神韵、气韵)和“三力”(造型造境能力、用笔用墨能力、营造气韵能力),强调“技道并进”。
  虽然依据的都是自然山水,但二位老师在写生中,以各自不同的“笔墨”和“气韵”,进行主观思想的表达,他们目标相同,只是修炼的方式不一样。??

  记 者:哪一位对您影响更大一些?
  祈自敏:二位先生对我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强调要用心灵去体悟自然,要重内在修养,在审美标准上也给我指引了一条很宽的道路。?

  记 者:谈谈您的写生观。
  祈自敏:目识心记意境为上,对景描摹最为下等。

  记 者: 您认为一幅好山水画的标准是什么?
  祈自敏:一幅山水画,如果能让观者感到精神上的放松,就达到了它的社会功能。我认为,能够寄情的山水就是好山水。

  记 者:您如何解决您所倡导的“传统格局”和“时代气息”之间的关系?
  祈自敏:山水画最怕一头雾水,景、境全无。我首先要实实在在地从学习传统中掌握更多生动的山水形态、结构,例如位置经营,云气穿插,山石走向等等,借以塑造自已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构成方式;其次要在学习传统中强化自己的造境能力,以意境来提升笔墨魅力;再则,深入生活,加强写生,任何脱离生活的绘画形式,都会沦于空洞而了无时代气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画家要有文化的继承,即继承中国山水画的文化脉络和精神脉络,没有了文化脉络和精神脉络的延续,中国山水画会丧失其内在的生命力。
  我的画追求文气和静雅,坚持走能观照现实生活、可居可游、可观可望的路子。

  记 者:您怎么看待学生作品和老师作品像的问题?
  祈自敏:中国山水画家的成熟,是渐变而非巨变,需要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继承的过程,在继承中渐变。这好比孩子和父母间的血缘关系,孩子既像父亲,又像母亲,但他既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他有自己的面貌。

  记 者:如何才能避免师生间的“近亲繁殖”?
  祈自敏:我的艺术主张,是在共性的基础上树立个性,做学生的要学会借“师”还魂。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6727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huly@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