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勤耕耘 春华秋实吐馨香

孙银娣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诊疗康复中心学科带头人兼疼痛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名中医,陕西省“三秦人才”。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疗法治愈骨伤患者数万例,擅长四肢各种骨折及脱位的手法复位治疗、外固定架治疗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颈肩腰腿痛及各类关节炎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编者按

她怀揣济世救人的热忱之心,把青春岁月献给了人类的健康事业;

她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她视患者如亲人,经她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她钻研创新,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专注于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在践行中医的道路上勤于思考又执着坚持。

她,就是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诊疗中心主任孙银娣。

凤凰网陕西专访西安红会医院中医骨科诊疗康复中心主任孙银娣

勇于改变 开创康复新纪元

在常人看来,“治愈”比“康复”更有价值。殊不知在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在治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中国,康复却一直是医疗体系中的短板。

2010年,做了二十几年骨科临床医生的孙银娣受命开始组建中医骨科诊疗康复中心。但是当时条件有限,没有地方、没有技术、没有人才,要组建科室何其困难。

没有地方?医院就把家属楼一楼的门面房全部迁走,用简单的塑料隔断进行了改造,拼成几间房子做病房。一个病人打呼噜,全科的病人都没有办法好好休息,隔音效果非常差。再加上靠窗的房子都给了病人当病房,医护人员的办公室就夹在中间,没有窗户更没有光线,空气也不好,长时间待在科室里就觉得胸闷气短。

没有技术?科室要成立,孙银娣这个骨科临床大夫就带了5个科室的医生成立了中医骨科诊疗康复中心。但是全国对康复的理念也是在5.12地震以后才开始慢慢重视康复的。一群临床骨科医生对康复更是一窍不通。学习吧!由于那个时候国内康复方面的书籍很少,网上也是少之又少。孙银娣就托朋友在国外买康复诊疗的书籍寄回来,几个人就这样开始了康复技术的学习。即使大家的英语水平有限,一整天只能翻译一小段,但也算是正式开始了正规的康复诊疗的学习。

没有人才?在创建科室的第二年,医院就开始重视康复诊疗,一次性给科室分派了十个研究生。研究生为科室补充了新鲜血液,虽然他们还不会临床诊断,但是他们起点高,稍微点拨一下就会了。再加上他们查资料的能力非常强,也善于学习,这样一来,科室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了。到了2012年,医院又为科室分派了六个研究生。这个时候,中医骨科诊疗康复中心除了孙银娣就全都是高学历医生,这也就是刺激孙银娣在49岁时还坚持去考研究生的原因了。

“我们科室年轻人多,干劲十足,科室的氛围积极向上,和谐友爱。”谈到科室的氛围,孙银娣十分骄傲。“所幸科室的年轻一代的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孙银娣说。科室自2010年开科,至今不过8年光景,科里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不过35岁,很年轻,是一支很有朝气的队伍。

孙银娣主任荣获“西安市首届名中医”称号

行医至诚 视他人之病如己病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每一位病人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奉献于患者。

90年代初,孙银娣还是一位临床骨科的大夫。一位当时只有18岁的小伙子因股骨干骨折入院,由于移位部位特殊,压迫到动脉血管,下肢血流不通,时间久了毫无血色。但是当时由于技术及设备限制,无法判断血管断裂还是受压迫。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处理,小伙子的下肢很可能因长时间缺血坏死而截肢!

截肢?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小伙子的家属悲痛万分,坚决不愿意。孙银娣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反复诊断小伙子的病情,最后决定尝试复位查看情况。当手术复位成功后,发现血管压迫在里面,并没有破裂。孙银娣告诉小伙子和家属:“有救了,不用截肢啦!”小伙子的家人扑通就跪到地上,激动万分!

小伙子的腿有救了,这对这家人来说就是希望。但是难题也随之接踵而至——腿要恢复需要手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了,就是用木板固定住骨折部位。每到晚上,结束一天繁忙工作的孙银娣就推着X射线车去给小伙子检查恢复情况,并且还要不断的调整木板的位置,好让骨折的骨缝达到贴合的状态。孙银娣看到一天天好起来的小伙子,心理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医者最好的人文关怀莫过于在患者绝望时给予希望,在无助的时候给予力量。孙主任表示,与病人长时间相处之后发现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只要真心相待,患者就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能量,支持我们不断前行。

孙主任为患者解疑答惑

好自为之 做一辈子的好医生

著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曾说做医生不难,但做好医生很难,要一辈子做好医生更难。做个好医生,孙银娣以此作为毕生的追求。

她整理和发掘医院中医各位前辈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他们的宝贵财富,抢救、挖掘并整理形成了郭汉章骨伤流派和马秀棠针灸流派,部署科室人员进行传承接代,得到医院和同仁的认可。荣获“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名中医”称号。

她针对我国新兴的康复医疗体系缺乏规范的诊疗常规和经验的实际,她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出一套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诊疗方案,并付诸实践,有效地避免了医疗意外的发生。

她像燕子一样噙来食物哺育幼稚。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参加各种培训班和会议,总是坐在最前面,记满了一本本的笔记,回到科室,手把手的教会每一位同志,将当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逐步培养出一批业界小有名气的技术精英,学术水平和医疗口碑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孙银娣平时对科里的年轻医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自为之”。她认为,作为医生医德上要要求自己,技术上更要要求自己。只有好的医德加上好的技术才能让患者安心。

对于孙银娣来说,能够解除病患的痛苦是她最为自豪的事情。她表示,在针推康复科中风、偏瘫、失能的患者比较常见,看着他们康复出院可以正常的工作,不需要家属的照顾,自己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她看来,“医患是一家”绝非臆想或者空头口号,因为患者给予医生生命的重托,医生给予患者健康,因为互相支持与信任的关系构建了这个大家庭,医患就是其中亲密的成员。

孙主任工作剪影

专注医学 有赖美满家庭

孙银娣把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础归结为家庭,她说:幸福的家庭是自己成功的动力和休憩的港湾。

孙主任说,这么多年一直忙于学习、忙于进修、忙于治疗病人,根本顾不上家。儿子从小上学都是一个人自己去,过马路时就拉着同样过马路的行人自行车一起过马路。老师也不放心,经常催她让她来接儿子放学。但是仅仅是接孩子上下学这件事对于一位医生来说太难了。所以儿子从小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下方便面,煮饺子……样样精通,自理能力很强。

孩子慢慢长大,在儿子刚考上大学住校的那一年,孙银娣也刚刚考上西安交大康复系研究生,休息时间就更少了。偶尔抽时间去看望70多岁的父母时也不放心科室,生怕临时出现紧急情况。为了照顾逐渐年迈的父母,再加上为了节约路上奔波的时间,孙银娣毅然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照顾。即使这样,自己晚上回去都到十一点了,还是无法亲自照料父母。但是母亲非常理解她,并对她说:“积德行善,好好救人。”

“很亏欠家人,能陪他们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但是他们也从来不抱怨,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谈到这儿,孙银娣非常内疚的说。

仁心耕杏林,妙手济苍生。孙银娣一步一步地实现自我超越,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留下的是一串闪光的足迹。三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以精湛医术、满腔热情和一身正气,展示了大医精诚,书写了一个白衣战士的操行风范。“做个好医生是一辈子的承诺,会很苦、很累,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孙银娣说。

医者仁心

为缓解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凤凰网陕西在健康频道持续打造凤凰医疗类暖新闻。深度挖掘医患间充满正能量、暖人心扉的故事,宣传医患关系正能量。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5241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gaoshan@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